顾名思义,天舟一号是纯用来货运的飞船。这就意味着它相比客运的(姑且这么称呼吧)神舟飞船,不必考虑复杂的生命保障系统、再入大气时的保护系统,也不必携带复杂的通讯设备和飞船控制系统,成本大大降低,而运输的有效重量大大提高。这就好比是中国目前铁路发展两大方向,一个是昂贵但是快速的高铁系统,一个是便宜但是重载的普通铁路。最繁忙的客运高铁京沪线1300公里,一天客运30万人;而最繁忙的货运铁路大秦线650公里,一天至少运货120万吨!京沪线出了事儿最多北京飞上海飞机票不打折了,而大秦线断上几天,中国煤价就要上天了。同理,对于常年驻扎6-7人的国际空间站而言,每年都有8次左右货运飞船对接,但客运最多只有4次(客运的同时其实也带进去了不少货物)。客运少个一两次没啥,大不了上面人多待一段时间,但货运不来连空间站也要出现人吃人的人间惨剧了。每个货运飞船上去,都是拉一大堆补给,再把空间站垃圾都装回来,回来之前玩命把国际空间站轨道再推高一点,然后使命完成在大气层中焚毁。国际上货运飞船型号特别多,俄罗斯的进步号(Progress)历史辉煌,在2010年前几乎垄断国际空间站所有货运,后来有了日本的鹳号(Kounotori)、欧洲的ATV(退役)。私人航天这几年发展特别火爆,美国轨道科学公司的天鹅座(Cygnus)、Space-X的龙飞船(Dragon)快垄断了。这还不算上美国以前航天飞机,这玩意货运能力也是数一数二的。
他们是接力运输,各负责一段路程。你不能说火车运费便宜,就不要汽车运输了,火车站不可能修到家门口,从火车站到终点的货运还是靠汽车的。火箭就是火车,货运飞船就是汽车。先用火箭把货运飞船送到大气层以外,然后剩下的路,货运飞船自己走。你说货运飞船直接从地面发射行不行?不行!你说火箭飞出大气层后再飞剩下的路,给天宫二号直接送物资行不行?也不行。两者是协作关系,无法替代。回过来说天舟一号,从最开始的东方红,到现在的天宫、嫦娥系列,无不代表着我国对外太空探索的热情,所以航天器奔波在外,没有供给怎么行?火箭作为帮助飞船摆脱地心引力的发射器,应该算效率够高了,但如何帮人类送去火星,如何摆脱太阳系的束缚?没有飞船是难以做到的。
火箭与航天器区别,都说得很多很清楚了。提一下天舟一号的意义吧。这个涉及到最近几年航天方向的研究热点——在轨服务。随着航天任务蓬勃发展,在轨发生故障或者需要维修升级的航天器越来越多,为了提高航天器寿命以及轨道的利用率等,在轨服务成为当前的一大研究热点。在轨服务包括燃料加注,航天器故障维修,部件升级等等,广义而言,还包括建造空间站,清除太空垃圾等。天舟一号,主要是为我国未来建造空间站打下基础,为什么?空间站那么大,一次发射升空的配件等不足以一次性完成空间站的搭建,因此,需要多次发射升空,慢慢来搭建空间站,所以需要天舟一号这样的货运飞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