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时候,不管是小孩还是大人,都喜欢放鞭炮,高兴高兴。
放鞭炮,也叫放爆竹、炮仗。为什么叫放爆竹呢?
因为在古代,放鞭炮就是名副其实地放爆竹。
古时人们在竹子中放入硫磺等燃烧物,把竹节炸开发出巨大的声响。随着火药的发明,爆竹才越来越进化,演变成炮仗、鞭炮。但是,最原始的“爆竹”名称仍然在不少的地方保留和沿用下来。
古人只有新年才放爆竹,平时不放。
为什么新年放爆竹?为了驱鬼。
由于对很多的自然现象不理解,古人把许多容易导致灾难的事情的起因往往归结于鬼怪作祟。过年除旧迎新,就要把鬼怪吓走。如何吓走他们?用爆竹爆炸发出大的声响来吓唬。
随着春节成为一个喜庆的节日,久而久之,放爆竹也成了人们遇到喜事时的一种庆贺方式。
于是,每逢节日和喜庆的日子,人们都去放爆竹,并且成为一种习俗。
这种习俗,在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到了现在,放爆竹成为最有年味的“年味”。
当初的爆竹如今找不到踪迹,大大地进化了,除了鞭炮外,还有更加好看的烟花、礼花等,甚至还有电子鞭炮。它们的玩法也是越来越新颖和高级。
放爆竹,时至今日,仍然是人们过年时最有趣最喜欢的娱乐之一
。
三四厘米粗的铁管半米左右长,一头塞上木头定死,拿一挂鞭炮拆散,很响的那种,拿一个放到铁管里露出引信,塞上玉米棒挤好,点燃,砰!能打出好远。有时候也把玉米芯扣掉,塞上划炮,由于划炮爆炸时间长,所以玉米芯打出去后会在空中爆炸,小时候在农村都有晒粮的平房,经常和邻居的小伙伴们对打,如果前几天再下过大雪,几天后如果没化就会结块,这时候拿上老爸修剪果树的锯子,切成方砖大小垒成碉堡,打起来更拉风啦哈哈哈哈😄
捡没有响的鞭炮,把药都弄出来,找个废的礼花弹筒子,把药都放进去,点花玩,能呲花两三分钟,太壮观了!有一次药压得太紧了,爆炸了,那个响了一声,妈呀吓死我了!估计有70大鞭炮的药量,有些后怕啊!
我没玩过,不过据我爸说,可以拿根不锈钢管,跟鞭炮大小合适的那种,前头塞一个,后头塞一个,把先炸后边的,前边的会射出去,然后爆炸,可以多塞,看情况,不能对着人,钢管可以手拿也可以架着。
最喜欢的玩法就是把鞭炮都拆了,把里面灰色的可燃粉末都倒出来,划出来一个汉字,然后扔一根火柴点燃,粉末就会慢慢燃烧,不断闪出来火花,留下一个黑色的字体痕迹。
把好几颗鱼雷用一根长引线绑起来,然后点燃后放水里,那鱼雷是一个连着一个炸,那水花被炸的至少有两层楼高,看的叫一个爽,水里的鱼不知道被我炸死了多少条,鱼雷威力太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