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到底是温血动物还是冷血动物?这成为仅次于恐龙灭绝之谜的最令人头痛的问题。此前的很多研究表明,恐龙过着一种很活跃的生活,而这是温血动物的一个标志。不过,它们的骨头却诉说了另外一个不同的故事。恐龙的骨头通常包含一些类似树木年轮的特征,被称为停止生长线。而这种“成长环”被认为与各种现代爬行动物和其他冷血动物缓慢的新陈代谢有关。
在一些对保存较好的化石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已经利用停止生长线来帮助确定雷克斯霸王龙和其他恐龙死去时的年龄。不过,科学家在6月28日的《自然》杂志网络版上首次分析报道称,很多哺乳动物的骨头里也含有停止生长线。研究人员察看了代表41种反刍动物的超过100只野生动物个体的骨头样本。这些拥有四腔胃的食草性哺乳动物来自很多个生态系统,从挪威北极高纬度地区的斯瓦尔巴特群岛延伸到非洲的最南端。
他们发现,所有的物种包括马鹿(右图),都含有停止生长线(见左图骨样本中箭头所指)。尽管这些哺乳动物中此类特征的成因尚未明确,但这项最新的发现表明,停止生长线并不是一种冷血动物的独有构造。所以,就把这个问题看做是又一个 依旧待解的恐龙之谜吧。 中国科技网讯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6月28日报道,西班牙和挪威的研究人员发布的一项研究称,恐龙极有可能是温血动物。这一推断颠覆了此前人们对这种早已灭绝的史前巨兽的认识,同时也对传统爬行动物的分类标准提出了挑战。
这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论文称,研究人员发现哺乳动物骨骼上的生长环,通过与恐龙骨骼的对比,证明了恐龙同样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和较高的代谢率,而这些都是温血动物才具有的特征。
论文第一作者、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米艾克·克勒说,他们的研究结果强烈地表明恐龙是温血动物,如果该推断进一步得到证实,将给人们对爬行动物的认识带来一个全新的角度。
现代爬行动物大多是冷血动物,这意味着它们无法通过新陈代谢系统控制自己的体温,而必须借助诸如晒太阳这样的外部手段对体温进行调节。如果恐龙是温血动物,它将同时具备温血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
冷血动物新陈代谢慢,能量转换速率低,因此骨骼上的血管密度低,当其冬眠时,由于生长变得缓慢,其骨骼、鳞片、盾片上就会出现疏密不等、与树木年轮相似的生长环。无论是寒冷还是缺乏食物都会对其生长造成影响,这些都将像年轮一样被骨骼记录在案。
古生物学家很早就注意到了冷血动物骨骼上的这种环形斑纹,并以此来判断它们的生长和食物状况。但在鸟类和哺乳动物的骨骼上却一直没有观察到这种特征,因此不少科学家认为,温血动物的骨骼上不存在生长环。
新研究中,克勒和她的研究小组对包括羚羊、鹿和长颈鹿在内的41个温血动物的骨骼进行了细致研究,从中发现了生长环的存在。研究小组对骨组织的分析也证明了哺乳动物较快的生长速度与高代谢有关,这是温血动物的典型特征。克勒说:“如果将这些组织与恐龙的组织进行对比,你就会发现它们几乎无法区分。这意味着恐龙生长速度快,保持着非常高的代谢率,这些特质都指向温血动物。”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古生物学家凯文·帕蒂安对此评论说,这项研究对“恐龙是冷血动物”的理论再次提出了挑战,或许会改变人们先前对恐龙的认识。(
恐龙是冷血动物,还是温血动物?目前生物学家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都是根据当前地球上动物的现状分析的。 持冷血(变温)动物观点的学者主要的根据是,恐龙和现在爬行动物一样,属于比较低等的动物,鳄鱼、青蛙、蛇都是典型的冷血动物。这些动物的体温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升降,可以节省体能的消耗,不需要有强有力的心脏维持血液循环,也不需要皮肤上有汗腺,遇到高温时排汗,用来保持身体各部分恒定的温度。大部分冷血动物都有“冬眠”的特性,找一个温度适宜的洞穴,防止体温降到0℃以下,不然它要冻僵死掉。 主张恐龙是“冷血动物说”的学者遇到了麻烦。是啊,难道恐龙也要“冬眠”吗?那么庞大的身躯躲到哪里安身呢?冬眠期间的安全问题怎么解决?如果不“冬眠”。寒冷的冬季是冷血动物难熬的季节啊,恐龙是如何度过漫长的冬季呢?另外,即使是冷血动物,体温过高或过低时,都缺乏活力,比如鳄鱼在35℃左右温度时才能活动自如。它们通过什么方式获得最佳温度呢?主要是晒太阳,从阳光中获取能量,体温逐渐升至35℃左右。 第1页:恐龙是冷血动物吗?第2页:恐龙是冷血动物吗?第3页:恐龙是什么颜色的?第4页:恐龙的奔跑速度? 那么,庞大的恐龙依靠什么达到最佳温度呢?如果也依靠晒太阳,则很难自圆其说,经推测最重恐龙达80吨重,如此庞然大物,依靠晒太阳升温,必须不断转动巨大身躯,晒完一面再晒另一面,简直无法想象!何况恐龙为了生存需要不断吃食物,食量非常大,总不能整天懒洋洋地晒太阳啊! 因此,另一些学者提出恐龙是“温血动物”,体温恒定,就像现在的大象。根据进化论学说,有一种恐龙是飞鸟的祖先。要知道恐龙也下蛋,和鸟一样,最近挖掘恐龙化石发现有软组织羽毛的痕迹,而鸟类都是温血动物,体温恒定,羽毛是为了御寒。这种学说似乎也有道理。 可是“温血动物说”遇到了更大的麻烦,仍是恐龙巨大身躯引起的难题,是啊,最大恐龙身高9米以上,身长20米以上,重量达80吨,需要一颗多么硕大的心脏啊!才能推动如此大量的血液,维持血液循环满足身体各部位的需求啊!即使是最简单的恐龙血液循环系统,一经画出,立即被人们断然否决,动物界绝不可能有如此威力的心脏能为其供血。 “温血动物说”遇到的另一个难题,就是“血压”问题。长颈鹿吸引了科学家,因为长颈鹿能将自己的脑袋举到离地4.5米高度,又能低头喝水,这必须有一套特殊的供血系统。因为我们有这样经验,久蹲在地猛的站起来,往往眼发黑,头发晕,就是心脏供头部血液不及时引起的。长颈鹿能将血液压到离地4.5米高处的头部,其血压是人类的2~3倍,心脏既大又厚,泵血有力,可直接送到高处。有趣的是,当它低头至地面时,颈动脉的“阀门”会自动调节血量,保持低头时头部血压的稳定,因而长颈鹿既不会出现“脑缺血”,也不会发生“脑溢血”。 问题回到恐龙身上,恐龙身高达9米,比起长颈鹿还要高一倍,需要多高的血压?需要什么样的动脉“阀门”?简直难坏了生物学家。至今“温血动物说”的科学家也无法解释:恐龙到底是如何保持“恒温”的? 恐龙是“冷血动物”,还是“温血动物”?至今仍无定论。谁也无法自圆其说,但是这个课题十分重要,对于恐龙的生活和灭绝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人们正在等待,希望能揭开这一“自然之谜”!
满意请采纳
恐龙曾被认为是中生代冷血动物,但是最新研究表明,恐龙的生长速度像哺乳动物一样快,暗示着它们可能是热血动物。这两种不同观点产生了很大分歧,一些古生物学家猜测,恐龙细胞介于冷血动物和热血动物之间,它们可能是恒温动物。
恐龙被认为是爬行动物,因此科学家认为恐龙像爬行动物一样应该是冷血动物,意味着它们通过所在环境能够调控自己的体温,冷血恐龙缓慢的新陈代谢迫使它缓慢行走。一些科学家则认为,热血恐龙能够控制自己的体温,并具备一种较快的新陈代谢机制。
研究人员争论恐龙体温调节机制已有数十年时间,但是最新的争执开始于2014年《科学》杂志一篇文章,该报告称恐龙很可能是恒温动物。事实上,之前研究恐龙能量变化率、能量消耗以及牙齿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恐龙是热血动物。解答这一问题并不能仅由一篇科学报道就能解决,而需要研究分析恐龙如何生活死亡的完全过程。
为了揭晓这一谜底,研究人员研究了恐龙骨骼化石,这些骨骼具有生长环,像树木年轮一样,骨骼生长环被认为能够指示这种动物生长速度的快慢。研究人员将恐龙生长速度与其它灭绝和现存动物进行对比,发现恐龙的生长速度正好位于冷血动物和热血动物之间。
该研究报告作者、美国石溪大学医学院解剖科学研究讲师迈克尔-德埃米克(Michael D'Emic)使用不同技术分析数据时,吃惊地发现恐龙并非介于热血和冷血动物之间,它们的新陈代谢和生长速度与哺乳动物相近,最终结论是恐龙生长速度很大程度上接近热血哺乳动物。这项最新研究报告发表在5月29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