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的旧时火车铁轨等待探访者的到来
和老杨一样,邵老先生心中的杭州也是寄情于一样很文艺的东西里的:火车。他的火车收集室是网上年轻人无比崇拜,甚至有些火车发烧友会从全国各地来参观他的藏品。从20岁开始去城站,一直做到退休。他对这个城市的记忆全部浓缩在进入杭城的关卡里。“其实现在的城站,孩子们都觉得老了。可是大家都不知道这也不是最早的城站。”
1997年,建站58年的老城站迁址。我带着20多名当天晚上最晚下班的列车员们在站台那让记者给我们照了张相。当时搬迁的时候是平板车运输,结果派出了两辆警车开道,为了保持步调一致,顺利运输。“我收藏火车快50多年了。年轻时名副其实的老城站685次列车原型,我都想收集到。老了还喜欢带老伴去不一样的晨练地:老望江门站遗留火车车轨。” 邵老说,有时候会遇见很多摄影爱好的年轻人。他们大多会带胶片单反。我老伴特别爱好摄影。我们现在最开心的节目也是她带上相机,孩子能带我们去老铁轨转转。50年前,我常坐在那边最长的台阶上吃包子,听火车的轰鸣声。现在这里杂草丛生,不过经常有长发姑娘在那里拍照。以前我们老一辈铁路工作者在这里留下很多工作生活的美好回忆,现在的年轻孩子们用复古胶片用他们的理解展示那个年代的美,也是件很愉悦的事。
如果你也喜欢胶片摄影,狂热火车铁轨,不妨一去。杭城资深文艺爱好者才知道的地方。
老杭州人心中百年大钟的敲声是否依旧
青年路上的记忆除了“大华书场”,不得不提的是那一座百年大钟。1983年9月26日12点,位于青年路27号的百年大钟重新发出“当当当”洪亮的钟声,张师傅和马师傅说,这是他们这辈子修钟修表最有成就感的时候,终身难忘。
“这座老钟楼建于上个世纪初,当时我和老马看到报纸上有登文章《谁来救救这口老钟》。我们很感动,就报名义务修钟。白天我们在5平米左右的钟楼里忘我修理,晚上查阅资料。年久失修又因十年动乱,损失了很多零件。因为老杭州人对钟楼的眷爱,社会相关企业也频频捐助零件。当年的杭州玻璃厂免费送来四块直径一米以上的钟面玻璃;杭州自行车总厂免费加工上发条的大摇手柄;杭州轻工机械一厂免费代加工斜齿轮等等。一个星期后,在全城人的帮助下,我们终于让老钟楼发出了久违的钟声。”
日历在钟声中一页页翻过,张马两位师傅也从青年走到了中年。当世界进入21世纪时,老钟又失声了。“其实老钟修缮涉及很大的费用,在当时就需要3万巨款,没有政府支持,仅仅靠热心人士实在难以承担。”马师傅回忆说,“我还记得当时又收到紧急修缮邀请书的时候,真是激动。这座城市从来就不会嫌弃老旧坏,这是杭州人骨子里的东西。”2003年1月27日,市民们又听到了熟悉的钟声。而那钟声又响了十几年直到现在。
后记:
其实一个人一辈子干不了几件大事,但真是可以实实在在做几件事。一个城市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紧抓过去不放的执着者,才能留下那么多美好的场景,才能有故事可说,才能有无尽的精神财富留给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