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对日本的逻辑民俗不敢苟同,但出于对每个民族价值观和文化的尊重,我还是觉得日本可以把民族一直保持下来,不淡化,每年都有这么多的人主动参与到这项活动里来,我真的是觉得很厉害。
如今许多之前的民俗开始渐渐淡化,人们开始习惯了手机电脑这些电子产品,对于象征情怀,象征文化的民俗,反而越来越不感兴趣。比如祭财神,比如敬老人,比如清明节走坟,这些古人认为很重要的事情,现在的年轻人其实并不怎么看重,现在每年年轻人在做这些事情都是因为自己的父母和家里的长辈在督促着去做,所以才跟着去做,如果有一天家里的老人不在,那么这些民俗是不是就被淡忘在历史的角落,再不被人提起,随着父母那一辈的老去,我们这一辈能否把之前的民俗习惯传承下来呢?
父母教育做到位
我觉得要使民俗不随时代而改变,首先要家庭的教育做到位。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如果父母首先以身作则,一直在孩子的身边做榜样,时时在孩子耳朵边上念叨着这些习俗代表的意义,传承的意义,那么孩子自然从小就知道这些习俗对于我们的重要性,而自己也会像父母一样把这些习俗告知给我们的孩子,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如果连父母都对这些东西不闻不问,都对这些东西无所谓,那么自然也不会引起孩子的重视。
学校组织活动
除了父母亲人之外,孩子最早进入社会开始学习知识的第1步就是进入学堂而老师便是他们传授知识的人,学校更是他们学习知识的场所。孩子很多时候的三观就是在学校里面形成的,如果学校很重视这些民俗习惯在特殊的日子会做相应的活动来对这些习惯进行纪念,那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就会接受这些习俗,牢记这些习俗。
在互联网上传播
任何事物都要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即使是习俗,这种历史沉淀下来的东西都一样,近几年相声舞台剧京剧的复苏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在网络上传播,通过网络使得世界的更多人知道了,这些非物质文化的独特魅力知道了,原来还有这么一个东西的存在。虽然有点广撒网的意思,但确实很重要,而民俗也需要跟上潮流,清明节,儿童节,建军节这些节日在相应的时间都应该通过互联网传播,讲述曾经的历史,讲述节日的意义,讲述节日的习俗。甚至我觉得每到这些特殊的日子,都应该上热搜这种榜首,让更多的人看见。
只有做到以上这些,父母身体力行,学校手把手教育,网络上的潜移默化,给孩子塑造一个注重民俗,保留民俗的环境。民俗才能在时代的洪流中坚持如初。
日本是一个民俗习惯比较重的国家,他们信奉各种信仰,裸祭就是其中之一,他们觉得这是最好的信仰,无论社会怎么发展,怎么数字化科技化,都不会影响这一习俗的淡化。
我觉得将民俗和传统文化做到足够的宣传可以达到这一目的。日本是一个很注重传统,也很守旧的国家,他们的手机现在还有翻盖的。这也归功于他们对于民俗的宣传活动。
因为日本这个民族就比较保守,对于一些古老的传统遵守的比较严格,很多古代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到现在为止他们还在遵守着,也可以说对过去的一种尊重。
因为日本对于以前的传统习俗都是非常看重的,他们认为这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就必须要保留下去,不管时代怎么变化也不能忘却这些习俗。
日本是一个特别传统的民族,它会把它的文化都带过来的。千年百年也不会放弃自己的文化,那么这样的文化也就保留下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