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回家我妈痛惜地跟我说“你小时候成绩可是那么好的啊,为什么现在连个公务员都当不上啊。”有点震惊。原来她一直想喊我考公务员,觉得这才是一个优秀孩子最终的光荣归处。但我依然没去考公务员,是因为我觉得相较于公务员平稳的一生,我或许会有小概率的机会成为一个有钱人或者成功的人,比在单位坐着的同龄人更精神饱满、接触更多事物、更清楚自己的斤两。
想起自己经历,也跟朋友和同事都聊过,当年毕业的时候都想着是去北上广深闯荡,要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但是的就那么几个人,剩下的很多人都是在家工作。中部经济不发达省份,要大企业基本上没有,省会企业多,发展前景略好,人才也最多。很多企业难以做到双休,五险一金,就算有也是按照最低标准执行。所以,整个社会风气和氛围都是要么出去,要么在家进入体制内工作。
想成他们理想的那样。有编制,得稳定清闲,同事各个都得努力学习进来的,大家团结有爱,互帮互助,领导必须体恤下属,嘘寒问暖。工资必须是平均标准的三倍以上,逢年过节得意思意思,这样才能拉开你和别人家孩子的距离。不能有加班,不能有应酬,回家最好能关机。
在寻常老百姓的眼中,孩子有一份固定的工作,收入稳定,如老师、公务员、医生等等,便认为是理想的工作。特别是老师有寒暑两假五天工作日,在工作之余还有时间照顾家庭和孩子,这是普通家庭最希望孩子从事的职业。公务员和医生因为收入稳定,也是他们希望孩子从事的职业。
我是个家长,不过我的孩子还在上小学,但是这个问题,我已经考虑过了。跟您分享一下。我觉得好工作就是能够带来足够的收入,生存是第一步,有了生存的资本,人才会有安全感,有动力。有价值,就是能够带来社会地位和个人价值感的工作,比如专家、专业人士,或者让人信任,得到别人感谢的工作。
一般的家长都希望子女能通过读书,能出人头地,将来找个好工作。然而什么样的工作才是好工作呢?他们认为有以下几个标准:坐办公室,搞脑力劳动。白天按时上、下班,不上夜班。上班舒服,脱离体力劳动。有比一般人高的满意的工资收入,能使家里人过上富裕的优于一般人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