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主要来自食物本身、饮料和饮用水。许多食物虽然呈固体状态,但仍含有许多水分,例如蔬菜水果,即使肉类也含有相当量的水分。生菜和芦笋含水约90%,橘子、马铃薯也含80%以上的水,鸡肉含水60%。若是一份具有2000卡热量的饮食,其中至少含有500〜700毫升的水。代谢过程中,食物被转换成热量,同时也会产生水。若是代谢含2000卡热量的饮食(50%来自糖类,15%来自蛋白质,35%来自脂类),在代谢之后,可以产生264毫升的水。
水分流失时,会刺激丘脑下部而产生口渴的感觉,进而发出想喝水的信息。
除此之外,影响喝水的因素尚有:年龄——每单位体重需要量,因年龄而异,婴儿较成年人需要更多水分,婴儿每千克体重约需110毫升水。运动——激烈运动,会增加体内热的生成。因此,增加流汗量,可达降低体内温度的效果。体型大小——体型大的人,其暴露在空气中的身体表面积较大,水分的蒸发也相对较多5因此,所需摄取的水分也相对较多。气候一所处环境的温度愈高,需要摄取的水分就愈多,当温度由22°C升到3KC时,一个成年人所需的水分则要加倍。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充分补足水分的骑士,或完全没有补充水分的骑士,体能表现并没有什么差别。实际上,研究结果或许并不令人意外。在极端燥热的环境中激烈运动让人类进化,而人类相当能容忍水分的流失,反而是水分只要稍微过量都可能更为危险。简而言之,水分太多或不足都对人体无益。不过,公众已非常习惯每天除了摄取食物和其他饮料外,还应该喝8杯(2公升至3公升)水的说法。生活中到处充斥着关于水的愈合属性,以及它能如何有益于人们的大脑和肠胃的信息。大家也都知道,如果缺水数天,就会丧命。
实际上,身处温带地区的人若运动量不大,每天的确需要6杯水至8杯水,但这些水分可来自食物、酒精或咖啡因饮料。是的,啤酒和咖啡不会显着导致人体缺水。此外,没有证据显示每天额外饮用8杯水会为人体带来任何好处,这甚至可能会损害健康。然而,好消息是,人们无需担心每天到底要饮用多少水才足够,因为人体会自行调节。喝得太多会排出来,喝得太少会口渴,尿量也少。这意味着,当身体发出需要多一点水分的信息,就多喝一点,否则就少喝一点。就如人生的其他事物,过犹不及,适量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