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小时候得了却还是比较多的,看网友也分享到的丢沙包、捉迷藏之类的,但我印象里最深刻的还是莫过于夏天晚上找幼蝉,小的时候家里的手电筒其实是比较多的了,家家户户几乎都有,但是为了享受找幼蝉的乐趣我们几个玩的不错的小伙伴凑在一块找来几个吃完水果罐头的瓶子来做灯笼,罐头瓶口较粗,做灯笼比较合适。几个小伙伴买来蜡烛,将蜡烛捣碎取出燃芯,装满一瓶的时候再将瓶子加热,蜡烛化开后再将燃芯放进去等待冷却,这样一盏灯笼基本成形了。最后找几根铁丝绑在瓶口另一端绑在小棍上,这样一盏灯笼就完成了。最有意思的是,每当夏天吃晚饭的时候,小伙伴们吃晚饭特别积极,因为想快点吃完找隔壁同伴一起找幼蝉,三五成群每人一盏灯笼手持小铲子,顺着墙角寻去,不管是谁发现了幼蝉洞大家都帮着忙的找帮着挖。
我是70后,小时候在村里头玩的花样海了去了。玩想起多少说多少。滚铁环,要比赛走一条线,走8字,过独木桥等花样。放"炮",用粘土和泥,中间做成空的,空口朝下使颈往地上一摔,压缩空气冲玻泥时会响起"澎″的一声,后来改成用纸做成双喇叭形,使劲一甩,也会炸响。打玻璃弹。比谁准头大,赢的多的会有几百颗!砸元宝。用一张纸或两张纸叠成正方形元宝,用脚踩实和对方互砸,砸翻对方算赢!
80后的农村娃,和儿时的小伙伴们玩的最多的游戏是捉迷藏、丢沙包和老鹰捉小鸡。影像特别深刻的是一个小伙伴家有个又光又滑的旧篮球,在坑坑洼洼的土场地上拍着玩了好多年。记得自己折的纸飞机糊的风筝怎么也飞不高,假期的时候会帮家人放羊,在山坡上吆喝着一大群羊,把自己幻想成指挥部队的将军。还有就是滚铁环,一群孩子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就开始滚铁环比赛,一路奔跑一路欢笑。不知不觉就长大了。
我们五零后玩的东西,现在的孩子是不可想象的。那个年代家里穷,买不起玩具,就只能和伙伴们一起玩,女孩子们跳皮筋,踢毽子,抓羊拐……等,男孩子们玩攻城、摔包子(用纸叠的四角方形)、赢三角(用烟盒叠的)、弹弓、弹子球、单脚斗鸡……等。那时候虽然物质匮乏,但是过的轻松愉快。
其实小时候的玩具大多都是自己动手做的,像用纸折的宝、用砰布缝的键子、用棉槐树条刻的家家、用木头刻的老婆、还有让大人们帮忙做的铁圈、再就是用很少的钱买得玻璃珠,不管那样玩具,小伙伴们约起来都能玩得不亦乐呼,就是这些自制的玩具,让我们渡过幸福的童年。
小时候玩的东西不多,但那时候很开心,我小时候和邻居家小孩玩的多。因为邻居家女孩多所以,玩的比较多的是,扔沙包,抓石子,跳毽子,跳绳。像足球,篮球,因买不起,玩的很少。过家家,拱铁环可能小时候和女孩在一起玩的多,导致现在性格比较文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