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不可能合并。
1、自然学科的发展趋势是分类越来越多,学科合并的现象本来就很少发生。两千多年前,没有物理、没有化学,所有的学科都叫哲学,西有亚里士多德,东有墨子,因为对自然的认识越来越具体,于是按照研究的内容分出各种学科;
2、物理不是万能的,不能涵盖所有自然学科的内容。当物理学进入到亚原子时代之后,认为物理可以解释自然界所有问题的说法越来越多,比如化学里很多谜团,理论上用薛定谔方程就能解决,目前只是受限于数学与计算机的发展;但物理学对人的关注少(偶尔出现个人还常常抽象成物体进行分析),也是有局限的,而化学、生物、医学、心理学等都有很多与人有关的内容,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与人相关不代表就是主观或者就是人文,这部分自然知识是物理很难去涵盖的,当然也有人认为这些物理不能涵盖的内容都是伪科学,这说法就不值一驳了;
3、物理和化学起源不同,方法也不同。很多人误以为化学是物理分出去的学科,但关注两个学科发展的历史就可以发现两者在古代和近代的发展轨迹都不相同,基本是平行发展,相对而言,物理更注重思辨而化学更注重观察,所以物理类的实验对思维考验更高,测的数据与要证明的结论可能需要好几层的逻辑推导,而化学类的注重实验水平,说得更直白一些:脑残别搞物理,手残别搞化学。
4、交叉与合并是两回事,交叉可以理解成另一种分离。其实各种学科就像一个个家庭一样,交叉跟联姻一样,学科不讲究计划生育只生一个好,所以联姻并不是两个家庭合并为一个家庭,相反可能会诞生出第三个家庭。物理和化学是目前发展最为成熟的两门自然学科,交叉的幅度比较大并不奇怪。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我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现在化学的很大一部分已经被并入了物理学的体系架构之中。理论上讲,通过薛定谔方程(或者狄拉克方程)可以解决所有化学的问题。通过将物理学引入化学,催生了物理化学、化学物理学和量子化学等一系列交叉边缘学科。现在对这个行业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理论化学家和材料学家也必须具备相当的物理知识才可以展开研究。
2. 化学独立发展的时间太长了,因此化学本身总结出一些经验性的规律,这些规律可能用物理学解释不了,但是化学家在实验过程中却屡试不爽。虽然借助于物理学和计算机,这些经验性规律可以通过数值模拟得到答案,但是目前仍然用物理学解释不了,当然,如何解释这是将来的物理学家需要做的事情。
3. 想通过一门学科来代替专业知识的努力是徒劳的。尤其是现代科学发展得越来越庞大,一个人能在一个小的领域有所建树就已经不错了。化学,尤其是有机化学,主要解决的都是和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问题,用凝聚态物理或者理论物理来解决这些问题原则上是可行的,但从成本上讲并不划算。
4. 此外研究的方法也略有区别。例如化学主要研究在大的外界变化下物质所产生的变化,但是学过物理学的人都知道,物理学更习惯给物质加一些轻微的扰动来观察这些扰动对该体系所产生的影响。两种不同研究方法表明这两个学科研究的着眼点根本不同。
以一首原创剧情歌词表态。《余晖》2026年3月29日,郭此间和常烃烃做出了化学史上的重大发现。同年7月1日,国际上正式宣布化学成为物理的二级学科,上述发现也成为化学作为一级学科时代的最后一个重大成果。2103年,一位科学史专家建议新发现的一对星球命名为“郭此间”“常烃烃”,以纪念化学这个曾经的一级学科。此提议饱受争议,最终未获通过。她醒在地球之外某个蔚蓝行星二一零三年吹过冰冷的风看见又发现的两颗星球相似又比邻她要用烃烃和此间来命名她说那年三月是一个时代发表遗言落日余晖映着烃烃和此间诺贝尔化学奖也该毫无争议为之颁却成为无法弥补的遗憾青年才俊又几人谁堪负这好时辰就在那地球之外某个蔚蓝行星二一零三年掀起一场纷争毕竟化学只是物理学统辖下一部分为何一场祭奠刻下不朽痕但是那个三月确实是最壮美的礼赞乍暖的风吹过烃烃和此间就算后来发生核爆泛滥第三次大战又怎能掩盖那一世初见化学已走入热寂斗转星移仍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