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规划养老的问题,我虽然对社保不是很了解,但也知道现在国内的模式是现收现付制。我个人对这种制度安排是不认同的,只能说这是一个正确道路与现实妥协的结果。刚刚说到由信息缺失,养老安排的确定还需要几项重要的信息:你现在的收入水平,你的职业类型(或者说你的工资构成,普通工薪族也会有差别),你对未来职业道路的规划,以及你对退休后生活的预期。简单来说,要想退休过上好日子,现在就要多存养老金。这里的养老金包括社保、养老保险以及自己的理财账户等等。如果按20岁参加工作,60岁退休,预期寿命90岁来算,人要用40年的工作带来的收入独立生活70年。
一般来讲随着人年龄的增大,医疗保健的支出会逐渐增加,而且退休后工作收入为零,提前超长期的养老准备很有必要。然而增加储蓄必然会减少现在的消费(假定工资总额不变的话),所以你对现在生活和将来的生活的预期以及你现在和未来的收入水平决定了你储蓄和消费的比例。我们可以把工作看做一种投资,人投入人力资本,换来工资收益。如果工作收入稳定,相当于投资了债券之类的固定收益产品;如果工作收入不稳定(例如工资大部分来自绩效和奖金),则相当于投资了股票之类的收益率会波动的产品。
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讲,投资要控制风险,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如果你的工作收入稳定,可以尝试一些股票类的投资(增加一些波动,提高预期收益率),反之可以把钱投到固定收益类产品上。当然这所有一切的前提是你要做好准备,对投资有一定了解,不然的话还是存银行或者买理财产品吧。通常来讲,在未来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体系在未来可能面临压力,未来可能主要还是要靠自己。所以说现在多进行养老投资可能看起来夸张,但可能并不过分。这里用了“养老投资”而不是“存养老金”是因为光存款的话基本不够,需要提高资产的收益率,有计划地进行投资。超长期的财务规划需要耐心和执行力。我不知道你对人民币的忧虑是怕未来会持续高通胀还是会贬值(理论上来讲货币对内贬值的时候对外也会贬值)。对人民币的看法离不开对中国经济的看法,这个真的说不好。但是一般来讲避险货币资产的收益率也较低,高通胀高收益率可能到头来会比低通胀的收益率要好。
香港保险王舒韵
碰巧手上有一份友邦充裕未来的30岁女士计划书,做了个提取版本给你看吧……
你说的是买2.22万美金保额,那么每年缴费是1540美金,我用的是香港友邦的充裕未来来做,那么总缴费1540*10=15400美金
系统显示,自65岁开始想每年领取5000的话,只能领取到77岁,也就是只能拿12年,总领取5000*12=60000,到77岁还有141642。
如果想领取的时间久一点多一点的话,只能缴费更多金额或者把每年领取的金额降低了。
美国过往20年的通胀几乎没有,购买力还是没什么变化,变化的只是人民币对美金的汇率,你想问的是汇率吧?汇率却又是最不确定的事情,因为目前中国还不是自由兑换还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官方汇率,所以这个问题我猜没什么人可以回答得了你了。
我理解,您是已经购买了趸交产品!不知道是哪间公司那款产品?如果是想做模拟领取,只要找回当时的业务人员在公司系统上帮你做就好了。也可以和业务人员讲清楚您预计多少年后每年领取多少钱来推算现在需要的投入。过往美国本土的通胀一直都不高,他把通胀输送到其他国家了。如果不是移民,加上汇率加上国内通胀率,很难预计几十年后的购买力如何。个人认为,买养老产品首先是要稳,因为这笔钱一定会用到的。准备了,无论今后购买力如何,至少你还有。什么都不准备,就什么都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