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过于春运。这是一年一度全球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每年农历腊月十五至次年正月廿五,前后历时40天,参与人次高达30多亿,火车、汽车、轮船、飞机,各种交通工具都为了这场迁徙服务。人们从五湖四海、异地他乡不约而同的往一个叫“家”的地方行进,风雨无阻,如同南飞的候鸟。回来就为了看一眼家中的老爸老妈,吃几顿父母做的饭菜,和家人聊聊过去一年的辛酸欢乐,然后继续背井离乡,为家庭为未来打拼。所以要我说最能体现国人过年的执念,场景莫过于浩浩汤汤的春运了。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中国的春节是祖宗留下的文明财富,包含着二十四节气,团聚,一年的辛苦付出与收获,象征新开始。对已逝者的怀念等等,所以说中国人对春节年味的执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