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种动物修仙都有不同的天赋,像黄家(黄鼠狼)天生喜闹不喜静,常蟒(蛇蟒)天生好战,且治疗骨伤一绝。而狐家天赋就是魅术和惑术。所以被魅惑之人多了,遍传的多了,以“妖”称之。但大家并没有深刻分析,狐家本性三界中最为慈悲的,被魅惑之人都不会被杀掉才有命去传播这些负面信息,如果凡人落入别家手里,估计连命都已经没了,还哪有人会传播这些呢?所以凡事要两面看。
大抵是因为魏晋时期战乱频繁,生民凋蔽,即便是洛阳之类的大城市,城郊附近也多有荒坟野冢,而狐狸又有占墓为穴的习惯,明清律例中甚至可见熏狐而烧坟导致的刑讼条例。由此可知,因为当时的人们常常在坟地中看到流窜的狐狸,便将狐的出现视为“不吉”、“有凶”的预兆,这是狐从祥瑞形象到妖魅的一大转变过程。
自唐宋以后,随着市民阶级的崛起,及唐宋小说传奇中女性人物形象的角色拔高(如唐小说《任氏传》中的狐女任氏),狐妖“美而媚人”的形象基本底定;到了明清小说《封神演义》中,更是将妲己附会为轩辕坟中九尾狐,于是乎“狐妖祸国”的黑锅,便一直延续至今了。
究根结底,九尾狐小姐姐会跌落神坛,还是因为人类,跟那些许许多多陨落的神兽一样,都是人心造成的,不管是涂山上的惊鸿一瞥,还是魅惑人心,倾人国城的妲己,九尾狐的形象演变,不过都是人们在温饱思淫欲的时代,对自己因为寂寞而犯的错,找的一个理由罢了。
《山海经》中曾记载:“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食者不蛊。”这是有关九尾狐最早的记载。九尾狐曾被视为祥瑞,是一个具有正面形象的妖怪。但如今我们提到九尾狐,想到更多的都是不好的印象。
明朝道士陆西星笔下的《封神演义》,不仅系统写了中国的神仙系统,并且妲己被盖章明确是一只九尾狐狸精,苏妲己亡商的故事就是从这里成了全民皆知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