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首先,不要给自己贴上拖延症的标签。告诉自己,我没有拖延症,我要去解决这个问题。是的,我要去解决问题我要立刻马上去做! 如果我为我的懒惰无能披上拖延症的外衣,我可能永远处于”没事的,明天再做这些事,我只是有点拖延而已,明天一定早起去做“,不要给自己找借口,想到就去做,不要等到以后。 自我暗示的力量是很强大的,”我很棒很优秀,我能立刻解决这件事“,请每天魔性的对自己重复说十遍。
我们都不是超人
把全部想做的事统统拿下,简直是“完美”。
但这只是美好的想象。
事实是,每天你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资源就那么少,即使不吃不喝,不眠不休,把全部时间拿去拼都不够。
比如,你每天除了工作生活以外,也就5个小时左右可以自由地做事。但你却想天真地安排了10个小时的量。
问题的本质是,需求与资源的冲突:需求那么多,但资源那么少。
资源够不着需求,有些事肯定会被拖延。
最糟糕的是,往往你还看不到原因。
每当一拖延就拼命地怪自己,怪自己行动管理学得不好,怪自己行动力不强,怪自己自制力太差,怪自己生性懒惰,总之一切不好的词语,都往头上扣,搞得心情乱透了顶。
当然,看不到原因的一种可能是,你对一天的任务预估时间不准,10小时的工作量,你以为是5小时就能搞定,所以塞进一天的日计划当中。
如果不是这种可能,那多半是过于自信,心太大,把自己当超人使。
你不是超人,干嘛要把自己搞得那么辛苦,不让自己拖延任何事?
什么是拖延的正确姿势
既然不可能不拖延,那就来分享一下拖延的正确姿势。
为啥之前说拖延并不一定是坏事。
因为你不需要、也很难把全部事情都做完。
关键在于,你拖延的对象是什么。
如果拖延了无足轻重的计划,把时间挤出来供应重要的目标,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但是,如果拖延了紧急的任务,去消遣那些纯粹茫无目的的项目,那和买椟还珠,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有什么区别?
可是,行动管理不就是教人做事要做得快吗?如果拖延了,不就和行动管理的内涵冲突?
这不会冲突。
行动管理是讲求效率,但从来不是教你要把全部事情做完,而是首先让你学会有正确地做事,有选择的做事。
拖延,如果拖的是不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有选择地做事:选择将不重要的拖慢,让重要的先提上日程。
所以,完善的行动管理体系,会安排前置判断的环节,让你预先判断任务重要等级,对哪些事不能慢,哪些事可以拖,心里有底。
那么,什么样的任务算是重要的呢?
我发现,不少人会这里发懞,不会判断:这件事也想做,哪件事也想做,说不清哪件是重要的。
简单点讲,符合你愿景目标的任务就是重要的。如果你觉得,愿景目标太远,如果要更有实操性,那么,符合你今年年目标的任务应该被重视。
每个人的目标不同。所以,同一件事在不同人眼中,重要等级次序不同,哪些任务可以被拖延的结果也不一样。
——
发愤的草莓,著有干货新书《现在就干》,
专注时间管理与妈妈精力管理,
陪你把琐碎生活变成像游戏一样好玩。
家有2宝,上班之余耕耘公众号“发愤的草莓”(neverstop201508),每天5点晨起。
能,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有拖延症,不可能存在完全理性人。所以,当你拖延症某种事情的时候,不要担心自责,不要逃避,应该勇敢的面对它,拖延是很正常的现象。生活中大家一定会认识所谓执行力很强大的人,但是你要明白,「所谓的执行力强大不代表对方一有想法就立马行动,可能对方跟我一样,早已经有这个想法,只是行动的时候才公之于众罢了」 所以,拖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忘记了这件事
不能,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时间管理方法,只有相对而言最佳的时间管理方法。对于非拖延者不好说,但是对于严重拖延者,即使换着做,也不能坚持多久……反而会好不容易进入状态、又要打断、结果再进入好痛苦只好拖延,另外还有选择困难导致拖延的问题。也就是弊大于利。
不能,一次事业失败后,我宅了 3 年,现在有严重的拖延症,非常宅,每天 30%的时间用于打飞机,30% 的时间用于打游戏,剩下 40% 的时间用于暴饮暴食,33 岁了还没有收入,除了算命和 C# 编程啥也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