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不是说成熟不好。在当下社会中,不成熟且不会说话无疑做不了什么事。大事小事甚至芝麻绿豆,也都是具体的一个个人保持的。有人来操持,就会有倾向,有喜恶,有重点,有选择,甚至有针对,有保留。或许有人会痛骂不公,然而于事徒然无补。假若自己成为操持者,一定会客观公正么?不尽然或者说也不可能完全公平。
中国人的性格是二元的,核心表现就是两套话语体系。其一是宣传与颂扬的,广布优秀品质,号召都遵守见习,这是公序良俗。其二是实际运作,真正按制度办事,则是刻板不知变通,这是随机应变,遇事能决。但仔细想来,看似二元实则同一,矛盾的两面而已,只是不同人不同理解罢了。
我说太多人患得患失,为何?“上意”不确罢了。有的人接近上意,有的远离上意。想接近者的揣测,接近者需要规划与理解,执行者得把握度,而不知上意者又得学习。游离对上意无所谓者,无形中得遭受嗤笑。而且,一个有上进心的具体人,所谓秉持本心,笑话而已。
成熟世故的好处便在于此,能够准确地揣测到上意,却以微妙的方式迎合它。既满足了自己的需求,也顾全了大局——操持者的脸面。这是传统哲学中最精髓的地方,就是与人打交道,精于计算。话说出来虽然不好听,但是不能否认事实就是如此。
随着年龄增长,或者称之为成熟,变得患得患失起来。担心有没有说错话,有没有做错事,有没有得罪人,有没有浪费时间白干了什么......太多有没有。至于自己真正的进步,要做的事情,当务之急,反而考虑的少了。
真正恪守本分,按规章制度办事的,一定会被批判为教条主义。而不按制度办事的,又会被看作机会主义,不守成法。如何中庸处理,经验告诉我们,“上意”即是处事之法。听起来很荒诞,却是日常之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