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阻的测量,是检查绕组焊接质量和绕组有匝间短路;分接开关位置是否良好及其实际位置与指示是否相符;引出线有无断裂、松动;并股线并绕的绕组有无断股等。直流电阻的测量是变压器在大修、预试和改变分接开关位置后必不可少的试验项目,也是故障后的重要检查项目。因此,该项试验必须精心操作,尽量减少测量误差。规程规定,160kVA以上的变压器,相间电阻差别一般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2%,线间电阻差别一般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1%,160kVA及以下的变压器,相间电阻差别一般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4%,线间电阻差别一般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2%;测得的相间差比以前相应部位测得的相间差比较其变化也不应大于2%。当直流电阻测得的阻值超标时:要首考虑有无测量误差(如外引线是否有连接,试验引线是否过长或太细,接触是否良好、电桥内电池电压足不足等)。直流电阻阻值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必须换算至同一温度(一般以20℃为准,R20=(T+20)/(T+t),T铜=235)进行对比、且一般以上层油温为依据。
目前使用的三相配电变压器,高压绕组采用Y形接线,阻值超标时,也可按下列公式[RA=(RAB+RAC-RBC)/2,RB=(RAB+RBC-RAC)/2,RC(RBC+RAC-RAB)/2],以便找出缺陷相。分接开关接触不良,造成阻值偏高较为普遍,如开关不清洁电镀脱落、弹簧压力不足,受力不均、以及过电压时触点有积碳等,都将会造成阻值偏高。这时,应将分接开关盖打开,往返转动几次,一般可消除。经以上检查处理后仍超标时,说明内部故障,很有可能是绕组与引线虚焊、脱焊、断线等,或层间短路,或绕组烧毁。现场无法处理,需送检修房进行吊芯大修。
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的测量是项既简单又重要的试验项目。其目的是检查绕组焊接头的质量、电压分接头的各个位置引线与套管的接触足否良好。并联支路的连接是否正确、有无层间短路或内部断线的现象等。同时,它也是变压器短路特性试验的重要数据。测量直流电阻的仪器最常用的是SX系列变压器直流电阻测试仪。按照产品说明书正确将测试设备与被试品连接。在开机状态下将光标移动到查询数据菜单,然后按选择键进入数据查询。当选好电流后,按下确认键开始充电。液晶显示“正在充电”过几秒钟之后,显示“正在测试”这时说明充电完毕,进入测试状态,几秒后,就会显示所测阻值,当选择自动测试时,仪器会根据试品情况自动选择合适的电流进行测试。测试完毕后,按“复位”键,仪器电源断开,同时放电,音响报警,液晶恢复初始状态,放电音响结束后,请一定稍等10 秒钟左右,重新接线进行下次测量,或拆下测试线与电源线结束测量。试验结束后,必须要等到放电结束,报警声停止后,再进行拆线,否则危险!
在测量无载调压变压器时,倒分接前一定要重复放电,报警声停止后,方可切换分接点。在保证机械强度和电气绝缘距离情况下,尽量增大低压套管间的距离,使u、w相的引线缩短,因而引线电阻减小,这样可以使三相引线电阻尽量接近。适当增加u、w相首端引线铜(铝)排的厚度或宽度。如能保证各相的引线长度与截面之比近似相等,则三相电阻值电近似相等。适当减小v相引线的截面。在保证引线允许载流量的条件下,适当减小v相引线截面使三相引线电阻近似相等。寻找中性点引线的台适焊点。对u、v、w一相末端连接铜(铝)排,用仪器找出三相电阻相平衡点,然后将中性点引出线焊在此点上。在最长引线的绕组末端连接线L并联铜板,以减少其引线电阻。将三个绕组中电阻值最大的绕组套在v相,这样可以弥补v相引线短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