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有一个错误的认识:鳄鱼在陆地上只能缓慢爬行。其实,很多种类的鳄鱼都可以在陆地以飞奔(galloping)方式前进,即前腿和后腿同时分别向前和向后迈开,然后再同时缩回、再同时迈开,就跟兔子奔跑一般。下图就是一只正向猎物飞奔的尼罗鳄(Crocodylus niloticus)。
关于鸳鸯,羽色艳丽,姿态优美,雌雄常常成双成对,被誉为爱情的象征而受到人们的美誉。最具代表意义的当属《小雅·鸳鸯》篇:“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宜之。鸳鸯在梁,戢其左翼。君子万年,宜其遐福。乘马在厩,摧之秣之。君子万年,福禄艾之。 乘马在厩,秣之摧之。君子万年,福禄绥之”。这里歌颂了鸳鸯的双宿双飞,那么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呢?雄鸳鸯在“求爱”时候会非常主动追求雌性,但是在交配结束之后,由雌鸟承担的筑巢、孵化和育雏的任务,偶尔能见到雄鸟在边上“看着”,但是基本对后代“不闻不问”,时常还能看见几只雄性鸳鸯一起活动。
子规就是杜鹃鸟,也就是俗话中的“布谷鸟”。例如西汉《蜀王本纪》:“望帝去时子规鸣,故蜀人悲子规,鸣而思望帝。望帝,杜宇也,从天堕。”相传,蜀国的皇帝杜宇,是治水的英雄,深受百姓爱戴,后来退隐身亡,化作杜鹃,鸣声凄苦,哀啼声切,泣血于大地。那么杜鹃鸟真的会鸣叫泣血吗?这也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杜鹃在繁殖期的叫声主要用来求偶和保卫领域,可能因为大杜鹃就叫声“布谷,布谷”,听起来有点凄凉,加上杜鹃的鸟嘴是红色的,让人误以为是“泣血”。
鸵鸟遇到惊吓的时候会把头埋进沙中。非洲鸵鸟(Struthio camelus)是现存最大的鸟类,雄鸟成鸟体重可以达到100-150 kg,主要栖息于干旱的沙漠草地和稀树草原,喜欢群居。目前尚未有确切的证据说明鸵鸟遇到惊吓时候会把头埋进沙子里,可能是因为鸵鸟头部和身体比例小,当鸵鸟贴近地面时,被误以为鸵鸟将头埋进沙子里。其实鸵鸟拥有强健有力的双腿,奔跑时速可以达到70 km/h,鸵鸟遇到危险时候可以选择逃跑,或者直接战斗。
雏鸟沾上人类的气味鸟妈妈就不养了?一般是不会的,鸟类属于视觉和听觉特别灵敏的动物,但是嗅觉中枢退化,除了极其少数美洲鹫类、秃鹫类和响蜜鴷类这几个类群鸟靠气味寻找食物,大部分鸟类的嗅觉是不太灵敏的,所以鸟儿可能闻不到人类的气味的,就算闻到了气味,也不会因为幼鸟沾上人类的气味鸟妈妈就不养了。鸟妈妈不养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巢被破坏,或者鸟儿已经觉察到天敌捕食了其雏鸟,这时候鸟儿会选择弃巢而飞走,但是这个和人的气味关系不大。
老鼠不爱吃奶酪。这个锅我们甩给杰瑞好了。如果你也和我一样热爱汤姆和杰瑞(暴露年龄),你一定也曾觉得老鼠热爱奶酪。然而事实上,老鼠并不爱吃奶酪。由于老鼠的嗅觉相当灵敏,许多奶酪散发出的气味令部分老鼠感到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