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在英国读书,但是我们却相识在中国。是一个暑假,当时她在国内一所大学参加暑假中文课程,正巧我在英国的同班同学也在那里,我去找我同学的时候遇到她了。她应该是我遇到的第一个对中国充满挚爱的英国女孩。喜欢吃煎饺,喜欢吃西兰花,喜欢微笑,这是我对她的第一印象。回到英国后,一直保持着联系,缘分到了,自然就在一起了。英国女孩和中国女孩的生活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打工挣钱: 从16岁开始,家里就不会给零花钱了,他们要自己在外面打工挣钱。其实刚认识她的时候我觉得很吃惊,一个18岁的女孩在餐厅端过盘子,在宾馆做过前台,在商场卖过衣服,化妆品。后来才明白原来英国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这样。她的化妆品,衣服等大多数东西都是用自己钱买的。所以在18随后,能够自己养活自己是她们很普遍的一种人生观。她少了些传统英格兰人的小气和刻薄,也没有大不列颠的傲慢和偏见,所以她用一种真正纯粹的眼光来看中国,也从此爱上了中国。
我的姑娘是格鲁吉亚人。在我刚到国外工作最不适应的日子里,那个时候我没有朋友,一切都是孤独的。工作很忙很忙,几乎第一个月连着没有休息,我同时要学习英语,还要自学俄语。我的压力很大,在我最无助的时候,我遇到了她,她像阳光一样出现在我的生活里,照亮了我的一切。她在上大学,同时还要做兼职。一周里七天,有五天在后半夜三点下班。很辛苦的。而我的工作一周大概只有那么一天或者半天可以空闲。每周只能见到她一次。我觉得这一天是我这一周里最幸福的一天。我们在一起说话都是英语,我还会跟我格鲁吉亚的朋友偷偷的学几句格语,在我们聊天的时候我突然蹦出几句格语给她惊喜。她也会时不时的蹦出来几句中文。我说的那句是我喜欢你的格语版,她回我那句是我也喜欢你。我们之间在一起的日子不多,但是很有趣。从中国到格鲁吉亚,中间相隔了两个国家的不同文化,不同的思维方式,让我们每走一步都会很艰难,但我相信一切一切都会慢慢变好。
本来以为找个韩国女朋友韩语会蹭蹭蹭的上天,她的中文确实蹭蹭蹭好的很多,我韩语就稍微好了那么一丢丢,日常基本上我说英语给她,她用中文回我,因为去哪她都能给翻译,我只要跟她交流就可以了,然后根据这个把《你是我的眼》改了下歌词写给她,又是一通感动。在一起以后基本上我就没有自己买过衣服,一半是她买的一半还是她做的,在一起大概3个月才住一起(人初恋我不好意思开车),她是那种每天生活挺细致的人,我是喜欢一觉到中午的人,有一天我起早出去买了菜做了个早餐给她,她哭了,我问她哭啥,她说她看到网上说一个天天赖床的人能早上起来陪你吃个早餐就是最大的温柔,说的我无言以对,从那以后渐渐养成了一日三餐,9点起床的习惯。她设计东西的时候,我看书的找史料的时候都不爱说话,偶尔给她设计的衣服配首诗,写首词什么的,经常在她们学校一坐一下午,经常被她同学遇到然后各种起哄,开始她还害羞红脸。
本人在法国读本科,女朋友是法国人。读书之余喜爱摄影和音乐,也会时而去酒吧和夜店作些小演出。她也喜欢唱歌,而且一米七三的个子,是个业余的模特。加上她从小喜欢亚洲文化,有着共同的兴趣,很自然地就相识相恋了。在生活上,感觉她其实挺依赖我的。她有那么些邋遢,不懂收拾且神经大条;做起饭来基本上就是水煮意大利面拌番茄酱,心情好了她就撒点芝士煎块牛排撒点盐,实在是难为我的中国胃,所以难免有些时候需要我又当男友又当爹。但骨子里,她却透着一股独立的气息。这种独立,在于她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并且知道该怎样努力去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清楚自己人生努力的方向,明白自己需要独立,而不依赖于任何人。这也是我最欣赏她的地方。尽管我要整天在她旁边碎碎念要好好收拾和给她做饭吃(不过我也喜欢做菜),但同时,也在激励着我去寻找更好的自己。
她家在韩国庆州,而我家在深圳。我们在南京上学时相识。恋爱30个月,异国27个月,期间我们11次相聚,也经历了12次别离。上学时,我们都处于有闲没钱的状态,存好几个月的钱买张机票飞到一个不熟悉的城市,相聚都是在旅途中。毕业后我工作,她读研,所以都只能在深圳相见。记得那时我朋友问过我,你们连话都讲不清楚,到底怎么恋爱的?其实那时我们俩沟通虽然不顺畅,但是话题却是出奇的多。我们好奇彼此的国家彼此的生活环境,我给她讲中国的历史,解释各个地方的特色和生活习惯,她跟我描述她在韩国的生活,可以说我们的话题源源不断。
女友,加拿大籍波兰裔,18岁的姑娘,和我同岁。酒量挺强(斯拉夫人彪悍啊比我能喝多了)高中来加拿大留学认识的,恋爱一年了吧。她算是我见过白人女孩子里面较内向害羞的,我朋友都说她很高冷。我们是在英语课上做project认识的,因我我爱和女孩子说屁话所以渐渐就熟悉了。喜欢她的单纯,而且她细心体贴。不可否认也有文化间的相互吸引交流方面反正都是英语,反正水平自认为不差(自动狗头)事先说明我不是富二代官二代啥的,喷子绕行。现在她很认真地学中文,感觉蛮欣慰的。算算看这也是她认真学的第四门语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