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游泳、骑自行车、手眼协调、打字、用鼠标、听觉语言等,属于perceptual-motor skill.做数学题、决策、写文章等,属于cognitive skill,或曰intellectual skill.传统上认为perceptual-motor task难以用过程描述,靠模仿、重复学习,学好后不易忘记;cognitive task容易用语言描述,但学好后容易忘记。比如很难描述骑自行车的步骤或者游泳的步骤,但解方程的步骤可以一步一步写出来。基本上perceptual-motor task有即时的、现实的反馈,而cognitive task的反馈则较远、较符号化。比如骑自行车、游泳,每一项动作之后都能感受到具体的结果,但做数学题则不能,所有的过程都是抽象的。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记忆,至少有纹状体、小脑和前额叶皮层等参与。小脑有记忆功能,但俺比较怀疑小脑“是存贮运动性学习记忆的主要功能脑区”这种说法,觉着这个结论跟他小鼠实验的任务密切相关;更怀疑“大脑记住的东西是会忘记,小脑存储几乎是不会忘的”这句,包括快捷键的比喻。觉着很大程度上是脑补。有观点认为两类任务(或者技能)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只有程度上的差异。cognitive task比perceptual-motor task离即时反馈更“远”,更抽象,更复杂。cognitive skill容易忘记,更可能是与其复杂程度有关,而不是“大脑记忆”和“小脑记忆”的本质差异。乐器演奏是一种比较复杂的perceptual-motor skill,长时间不练会手生。就是比较简单的任务,比如走路、说话,长时间不练习的话也会生疏甚至遗忘。而数学加减计算,虽然被划分为cognitive task,但……有人长时间不用就忘了整数加减法法则么?稍微复杂一点的乘法计算(都牵扯到长时记忆了啊!),有人忘了么?三七得几来着?
因为存储的地方不一样。游泳、骑自行车、写字等等程序化的运动的“记忆”。不是由大脑皮层的负责,而是储存在小脑。实际上来说,小脑存储的是这些程序化动作的分解动作,包含有怎样的肌肉运动。这些一组一组的肌肉运动方式储存在小脑。我们游泳的时候其实并不是在想水里应该动那些肌肉以多大力度向什么方向等等细节。哪怕一点儿也不知道这些东西,也能够在水里游的很欢畅。这也是因为存储的地方不同。就好像我们走路的时候不会先去想:我得先把左脚抬起来,着地,蹬地,然后,迈右脚,等等等等。我们只是想,走吧。然后就走了。而走路这个组合动作的具体运动方式存储在小脑。大脑皮层用来记住知识类情感类等等,大脑记住的东西是会忘记的。记忆曲线说得就是这个,如果不重复的复习的话,脑子会把他们扔到一个角落里面,这样我们就忘记了这个东西。要费一番功夫才能再找出来。之所以叫运动学习记忆,当我们第一次学习的时候,比如说,从来没有游泳的人开始学游泳的时候,他是通过大脑来学习的。他会想,我该先动那只手,手怎么动,脚怎么动。这些信息存储在大脑,经过很多次的实际操作,大脑将这些信息传送给小脑,存储下来。从这以后,大脑只要发出游泳,这个总的指令就好了,小脑会告诉肌肉怎么运动的。然后我们大脑当初学习到的如何去运动的那些信息就被大脑遗忘了。而小脑的遗忘机制与大脑的不一样,当程序化的运动在小脑存储了,几乎是不会忘的。
学习分两种:一种是知识的学习,靠的是理解力、记忆力,一般说学习即特指知识的学习。另一种是技能的学习,靠的是模仿、反复实践、熟能生巧。例如写字、绘画、演奏乐器、操作机器、外科医生做手术、以及各项体育活动,走钢丝、抛杂耍、平衡木之类。技能的学习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非得亲身实践一番才行。正如你无法用语言教会一个人骑自行车一样,你以会是你教会了别人骑自行车,学会自行车的人也以为是你教会的,其实真正学会自行车完全是靠的他自己去体会重心保持平衡。不去实践你跟他说一万遍也不能保证他上车即能保持平衡。只有复杂的肢体活动,涉及眼脑手协调配合,涉及速度、精确度、平衡性的肢体活动方可称之为技能。你把手机左手交右手就不叫技能,只要不是瘫痪病人,人人都会。这两种学习不太一样,有人知识学习呱呱叫,干起活来却笨手笨脚即明证。科学实验的动手能力指的是实验方法、实验技巧跟平常说的技能型动手能力定完全是两回事。文革嘲笑大学教授都是草包饭桶,学工的不会打铁,学农的不会种地,学医的不会给人看病荒谬至极。要知道搞基础研究的不会动手很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