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乡丑闻实际上就是一个宰客的不良现象,商家利用游客初来乍到信息不对等来企图榨取高额利润,而刚好游客不是吃闷亏的主儿,就在网络上合理地维护了自己的利益。
在此之前,三亚宰客的事件也同样引人关注,“七个菜一万元”令人咋舌,事情持续发酵了很长一段时间,给三亚造成很不好的负面影响。然而当地相关部门却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防止宰客现象的发生。不得不说,这些做法值得雪乡效仿。首先是对市场实施指导价,一旦发现违约便重治。以三亚的各大海鲜市场为例,管理方会在显眼位置张贴各种海鲜的市场标准价格,包括加工价格,底下附有市场和政府投诉热线号码。这样一来,就给顾客们提供了合理的投诉方式,一旦发现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马上就能通过热线号码投诉。
一个标准的市场指导价格和良好的规范管理可以避免情况恶化。雪乡近年来因为综艺节目和独特的自然环境受到了广大游客的青睐,然而,出现一碗泡面60元的宰客现象,绝对是在自毁招牌。因此,雪乡要想逐渐抹掉宰客的污点,就只能不断完善市场机制,使旅游者享受到与景色相匹配的服务和态度。
其实很多时候所谓的丑闻都是“一粒老鼠屎,坏掉一锅粥”。在互联网时代,不管老鼠屎有多少,对一个地方的形象破坏力都是惊人的,只有足够的重视才能扭转恶评。
作为一个黑龙江人,当我看到新闻上报道雪乡的相关消息时,真的有点震惊,无法接受,这才是真正的丢人丢到家。
在我的印象里,雪乡一直都是全国游客非常热衷的一个旅游胜地,给我的印象也全都是积极的、正面的,我根本没想到竟然还有这样的黑幕,或许是因为我从来没有去雪乡感受过的缘故吧。
从游客的角度来讲,在旅游之前我们都知道,景点的消费肯定要比其他地方贵一点,这算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了。
但只要是在游客的接受范围之内,适当地贵一些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景区也要生活。
但如果想雪乡这样大刀阔斧、理直气壮地宰客,就真的有点过分了。
难道是把游客当成不会思考的傻子么?难道想着自己为刀俎、游客为鱼肉,所以想怎么宰就怎么宰?这样太龌龊。
狗急了会跳墙,游客急了也会把你的篓子捅出去,难道雪乡就没想过这一点吗?
而且生意都是做长久计,口碑好品质好,自然就不愁客源和收入,这样明晃晃的一次性交易,真的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吗?
雪乡,不仅是丢人,更是傻。
不作就不会死!东北雪乡就是这个典范!
都说投资不过山海关,作为一个东北人,我都想说,东北的特色就是黑!不是一般的黑!
雪乡的丑闻现在就想是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而且是一个连锁反应!就像是积蓄了很久的丑闻在达到某个临界值直接爆发!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雪乡的问题从一开始就没能从源头遏制!
从爸爸去哪儿开始雪乡真正的走进大众的视野,那时候开始雪乡宰客就是个频发事件,那个时候管理者视而不见,养肥了那些商家和旅行社的胃口,积蓄的丑闻和负面新闻,早就“硕果累累”但是管理者仍旧视而不见,以为的追求短期的利益!
这次雪乡丑闻,管理者和从业者最该好好烦死,这样的态度和经营方式,根本就是在虐杀本就没有发展空间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二次振兴考的就是第三产业,而第三产业管理混乱又如何发展!
作为一个东北人来说我感到非常的愧疚,虽然事情和我没有关系但是起码象征着东北的荣誉。很多人现在都不喜欢地域黑,但确实在东北存在着这样的人渣,他们没有职业道德也没有良心。
雪乡作为一个闻名的旅游胜地,基本上每年去的人都非常多,但是作为一个东北人我都受不了他的价钱,因为知道所以我不去。但是南方的人就不知道这种事情,所以他们还是会去,这样一来就容易伤了南方人的心。
就像我们到南方去不知道也会被骗,但起码能够好好的说话,所以我说雪乡的这件事情让我们感觉恶心,我们离开了自己长期生活的地方到外地去就会面临各种各样的事情,或许我们都不想面对但是都没有办法。
为了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还是应该提前打听好,才能够好好的游玩,千万不能因为一点事情影响自己的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