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涉及到电网调度的重要问题,让我们先从电网结构说起。一个惊人的事实是:全国的大部分电网都是连在一起的。所有发电厂发出来的电都往这张大网上一扔了事,而这些电又是如何送到各家各户的呢?还是靠输电线和变电站,这个过程是高中物理学过的,最终形成一张「电压等级逐级下降的输配电网络」:一般而言,一座500kV等级的变电站,可分流至6~8座220kV等级的变电站;然后,每座220kV等级的变电站,可分流至4~5座110kV等级的变电站;然后,110kV等级的变电站将接入地区的配电网进行配电,如配电箱和配电站;最终通过配电,电压等级进一步下降,降至380V/220V供用户使用。所以,并不一定你家所用的电都来自于你家门口的那所发电厂,而是你从全国的电网上取电来用。因为电网上没有任何的控制阀,它要受到基尔霍夫电流、电压两大定律的约束。正如我们不能阻止水往低处流一样,我们同样不能人为地改变电流的流动方向。电网调度所能做的,就是通过控制电源点的电能注入量来控制电网中电流的流动方向,也就是通过调整各个电源点的发电量,以满足所有用户的用电需求。所以电网调度的原则就是「日前计划,留有备用」,即:首先,进行未来24小时的负荷预测,绘制日负荷曲线;然后,各个电厂上报可用机组(可用发电能力),也就是它们最多能够发多少电;最后,通过机组组合的方式进行计算,得到每个发电厂第二天应该发多少电,在什么时候发电,这也就是各个电厂拿到的日发电曲线,该指令由各变电站的调度员向管辖范围内的各电厂下达,形成一个军事化体系,不能有任何疏漏。
简要说法:发电厂机组发电之后通过变电站进行升压,通过电网传输,再经过变电站降压,一般途径是:10KV-220KV-110KV-35KV-10KV,这个过程是经过不同等级的变电站,10KV和6KV 是变电站到配电室的电压,经配电变压,以380V和220V的电压传输入用户.基本是对应的,建议可以查查电力调度。其实每个周期(周、旬、月、半年),电网公司会根据本地用电负荷进行估算(一般会稍微少点,这样会预留一部分发电能力),把发电计划下发到各个发电企业,各发电企业按计划发电。如果出现负荷不够,就会安排紧急安排其他发电企业开工满足负荷。水电比火电灵活性更大,反应更快,所以很多电网公司喜欢用水电进行削峰填谷。电网的电能一般是不存储的(这个得修多少电池存啊),就看电网公司调度情况了,调度的好浪费的少,调度不好就浪费多点。不过有抽水蓄能电站就是能够把电能存储起来,来平衡电网负荷。但目前修的不多,浙江、江苏、西藏好像有,但这类抽水蓄能电站规模都不大。
首先电网上的电能是不能被大规模储存的,因此电网的本质实际上是平衡用电量的供需平衡,也就是平衡发电厂的发电量和电网用户用电量平衡的!那么怎么平衡呢?首先呢,每天24小时大致上的用电曲线是可以预估的!下面是一个典型的城市用电负荷。凌晨时居民睡觉、工厂停工,负荷最低。七八点钟开始上班,人们用电增多,负荷开始增长。到十点十一点时,工厂开工、商场营业,用电量最大,负荷达到早高峰。中午十二点大家要吃午饭,用电负荷降低。下午两点又开始上班,用电量又增加了。晚上大家下班回家,天也黑了,要开灯、做饭、洗衣服、开空调,用电负荷又增加了,到达晚高峰。十点以后人们要休息,不再用电,负荷下降,直到深夜的负荷最低。
变压器,通俗来讲就是:先加大电阻,增强电压,串联分压。然后减小电流,在并联分流,最后以用来达到降压目的,输送至各个不同用电户中。。(商业,建筑,家庭,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