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期间,除了急诊其他科室都放假了,急诊不忙才怪。
“12小时看130位病人”,听着貌似很不正常,可是细想想,十一这种假期,门诊科室都放假了。可是,生病的受伤的可不会少,那就只能去挂急诊科了。另外,急诊和门诊相比,不用挂号这一点也很吸引病人。
至于平日的“急诊不急”,主要是集中在一些大医院,三甲医院,小医院根本没有这种情况。原因也更简单,大家信不过那些社区医院,卫生院,卫生站。很多人指责病人,多大多小的病都去大医院,都挂急诊,可是不去大医院,能去哪里?社区医院卫生院卫生站,只要去过的都有个印象,那就是不专业。无论是医生护士的专业水平,服务态度,还是硬件设施水平,都要差好多。不要说大病根本治不好,小病都有可能误诊了。不去大医院去哪里?
“急诊不急”其实只是一个假象,问题根本不在急诊科室上,而是医疗资源的分配上。如果小医院不能有所提高,不能吸引病人,就就不要过分期望业务量。至于大医院,忙点累点也没啥,反正病人越多奖金越多。
问题出在吃上。
日常饥一顿饱一顿,女生除了减肥就是减肥,男生除了熬夜就是熬夜,标配是电脑平板不离眼,一手手机一手餐盒方便面。过节的时候,长辈关心个人问题就吃吃吃,关心身体问题就吃吃吃,关心工作收入就吃吃吃.....一个节假休息下来,不是胖十斤,就是肠胃炎。
其实,12小时看130位病人,还是一位医生。如果在一线城市的甲等医院,你就会看到人头攒动,那还是限号的时候。急诊更别提~都是吃坏了喝迷糊了的,吃坏喝坏还出意外的,多了去了~
问题就在于除了吃,回趟家不容易不陪父母干别的去也不合适,但是陪父母就是“父母塞塞塞,儿女吃吃吃”。所以,解铃还是系铃人,景点儿人多,回家陪陪父母看电影或者周边散散步,再不行就下下棋什么的,总好过一半儿时间过节,一火车的时间打吊瓶啊~
所以,过节少吃多运动,孝顺也得有尺度,毕竟肚子受不了~
个人觉得造成12小时看130位病人的主要原因可能与我国国内的医疗资源紧张有关。
先从我国教育现状说起,我国的学医比例还是很少的,对于医学行业来说,学习过程艰苦,学医过程较其他学科长,实践过程中累并且开始赚钱少成为了很多学子不愿意学医的原因,而相对于国外教育来说,医学、法学和金融学可以说是最热门的学科,也是被最多人追求的学科,追求的人比例大了,从事这个行业的人自然就多了,而我国高考的时候,特别有学医愿望的报考相关医学院的人应该是较少。
第二,由于我国对于社区医疗普及不够,对于小诊所的监督不够规范,很多人都不愿意去社区医疗单位,无论是感冒发烧,大多数人还是愿意往较大的医院跑,这就导致了很多病人都集中在各大医院门诊,无论是大病小疾,当然,对于12小时看130位,估计大多数都是小病,都是可以通过小诊所可以治疗。
当然,我国人口基数较大也导致医院人满为患,一百多人病人就需要一百多个病号,人多但是作为医生不能推迟,既然病人上医院看病了,肯定是需要把病人的问题处理好,所以一百多人病人就需要一直工作,时刻也不能放松、不能休息。
第一,医疗体制不健全,优势资源分布不公,导致优势资源过于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基层医疗资源匮乏。大医院技术设备先进,医疗人才多,自然对于患者的吸引力大。而小医院、基层医院医疗设备和人才技术上的配置明显不足,这也就导致患者在生病时,直接去大医院就医,而不会选择基层医院、小医院。
第二,患者的就医习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问题越来越重视,这就导致了人们宁愿多花钱和时间去大医院,也不选择基层医院。
第三,各大医院人员配备不足,目前国内医生与患者的比例高度不吻合,在病房一个医生要管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病人,在门诊这一现象就更明显了,一位门诊医生每天要看几百号病人,严重影响了医生的健康,同时也容易引发一些医患纠纷。
第四,近几年由于医患矛盾的升级,医疗环境越来越恶劣,很多医生因不堪忍受巨大的职业压力而离职,医生的离职率逐年升高。由于医生的付出和回报的差距过大,许多医学生在毕业后都放弃了自己的专业,而改行做其他的职业,这也造成了巨大的医疗资源流失。
第五,很多患者对于一些常见疾病缺乏必要的了解,出现一些小的疾病就会往大医院跑,这也造成了大医院人满为患。
“12小时看130位病人”,问题到底出在哪,刚刚看到国庆当天,武警总院急救医学中心诊疗室医生叶慧芳的接待记录上显示,她一天共看了约130位病人,看到这个新闻,感到医生的辛苦是我们无法理解的。从另一个层面看,医生的健康更不容乐观了。一个小时十几个病人,什么概念,加班工作,什么概念,医生的健康堪忧,但是有折射出我们医疗体系的不合理。
首先我想说的是,国家现在倡导“大病去大医院,小病去小医院”并没有得到落实。真正的大病到大医院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小病也要去大医院占用紧张的医疗资源,导致医疗资源的无形浪费,现在通过关系以及医生的家属等等,不管大病小病都要去大医院检查,无形当中的占用医疗资源,更能体现出,我们医院的制度不是很完善,对于国家的“大病去大医院,小病去小医院”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和开展。一个医生的超强度工作,也是对医生的以及自己的职工的不负责任。所以,切实做好:“大病去大医院,小病去小医院”需要做到有效机制去监控,以及有效的监督和落实。这样才能更需要去大医院的病人能够得到最快、最好的,治疗,小病去小医院,但是小医院的水平也要保障,做好药品以及医生,的监督检查机制,做好每一项,小病能够有效的解决,是吧网友们,同意的点个赞~!!!!!!
这个事情的确很常见,特别是节假日的时候,不小心感冒发烧了去医院看,都得排好长时间的队,有时候实在看到人太多了,就直接去一些药房自己买点药吃一下了事,因为人实在太多了。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我觉得是医疗资源紧张所致。特别是一些大城市,人流多,不管大病小病,都只能往医院跑,医院少,医生的数量也是有限的,很容易就会人满为患。在老家的时候,还有一些小诊所,像我老家,一个村子里面有3家小诊所,平时一些小感冒、发烧什么的,只需要去这些小诊所看看,也就好了,还从来没有出现过人满为患的事情。但是大城市就不一样了,不管什么病都往医院跑,小诊所数量特别少,几乎可以说找不到小诊所,就算有,因为信不过,也不愿意去小诊所看病,人人都去人民医院、武警医院,无法分流,病人自然就多了。
节假日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次放松的机会,但是对于急诊室的医生来说,却必须随时待命,有时候水都顾不上喝一口。医生是非常辛苦的职业,对于医生,我们也应该多一些的尊重,多一些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