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镀金班,说明参加的人大多数属于钱多学历低,想通过一次机会来实现学历或者修养逆转,市场庞大的背后,掺杂着不少三无培训机构,然而,虽然每天媒体都有报道,相关部分都在查处,仍旧无法阻挡“野鸡培训班”的发展趋势。
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很多野鸡培训班看着培训人心理,很多人去参加这个培训班无非是获得一张文凭,作为老板或者相关人士本身就不去上课,不去参加培训,哪里还有时间去管是不是正规,是不是有相关资质。同时,即使自己发现了上当受骗,作为一个老板,一般也不太愿意或者是出面报警,自己上了一个三无的培训班还拿了相关证书,却去举报这个培训班类似“野鸡大学”的“三无”培训班,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还不如就当被骗点钱,默默抹去这段经历。
第二,很多人去参加培训班的目的就是结交朋友,文凭无关紧要,花一笔费用能够通过这个平台认识几个合作者对自己企业的发展大有裨益,抱着这样的目的参加培训班的人不在少数,这样的培训班还需要什么资质证书,这样的培训班只需要各方面联络有头有脸的人物或者某些“大师”。
想要杜绝这个现象,首先国人的自信心就应该提升。为什么那些外国的野鸡大学那么受国人的追捧,那些明明很烂的学校,国人却还是前仆后继的去送钱。因为两个字,海龟。曾几何时,我们对外国的一切都无比羡慕,认为他们的什么都比我们的好,出国留学不但是家庭实力的象征,也是精英的象征。所以即使到了今天,我们国家已经逐步追上外国的今天,还是有很多人惯性的认为,出国才是高层次,他们才不会管出国去的是什么学校。反正混个四年,到时候买张文凭,顶个海龟的名头镀镀金,回国就是一片坦途,这在营销学叫做包装,即使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野鸡大学被曝光,他们还是一厢情愿的认为,只要出国镀个金,就能高人一等。其实随着现在互联网越来越发达,国人开始越来越理性看待外国,不在相信外国的月亮特别圆(那些装睡的不算,他们根本叫不醒)。而且现在翻墙就是一个APP的事情,使得外面的世界,越来越真实的展现在我们面前,所以现在海龟热已经开始褪去,但是,总有些人喜欢逆风装逼,其结果不过是耽误了自己的青春,浪费了爸妈的金钱,能得到什么呢?
报名“野鸡镀金班”的,为文的、为凭的、为人的,啥都有。
要是王石先生不去**商学院如何认识田小姐,又如何去谱写“红烧肉的爱情”乐谱?与田小姐确立了恋爱关系后,王先生又去哈佛从本科开始了读书之旅。其他的我不说了,毕竟不认识他们。八卦各门户写的更清楚,正经的“万科之战”还没打完,咱们也就静观其变吧~
但不可否认有一批人,女人。确实是为了认识大款富商走上人生巅峰,而去报名了“野鸡镀金班”。而男人,为了和名流、富豪相识不惜勒紧裤腰带,也去报名“野鸡镀金班”。即便他们最后没成功,但多少拿出“金灿灿”的毕业证,也能暂时压别人一头,谈生意的时候更有“底气”。
说个题外话,如果我是企业家一定第一时间报名的学校是“湖畔大学”,为什么呢?
冲着它的创办人,不论他交什么,必须去!当然,人家湖畔大学有资质,不是那啥哈~
看图:
说到这儿,就很明白了,不管能否有资质,但凡能认识想要认识的人,不管多少钱,是几十万还是上千万,都有市场。不过是名头不一样罢了,买的就是一个机遇!
野鸡镀金班 的确是交往知名人士,以及达官显贵的好地方,换句话说就是一个机遇,一个与高层或者高管认识和交往的一个机会,这是一个营销策略,对于个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地方,国家层面对他们确实不好管控,不犯法,以及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所以无法管控好,建议对价格方面进行打压,还有,尽管不会公布虚假大学名单,但每年教育部都会在其官网上发布权威名单,将所有具备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院校名字一一公布。这样野鸡大学显而易见了,还有把它变成必普通大学的学费高出一点,这样就能人性化,要想彻底消除虚假大学,并非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一家之事。这需要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及各级网监部门、各大网站域名注册供应商、相关高校、各级用人单位人事主管部门、公检法等社会各界联合出手,从各个环节重点防范和打击,才能挤压‘野鸡大学’市场运作的空间等等,个人观点!请勿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