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是一项特殊的防治方法,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维持生态平衡,我国天敌昆虫的扩繁与利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如从国外引进的防治苹果绵蚜虫的日光蜂,防治吹绵蚧的澳洲瓢虫、孟氏隐唇瓢虫,防治温室白粉虱的丽蚜小蜂,防治李始叶螨的西方盲走螨,防治二斑叶螨的智利小植绥螨,防治松突圆蚧的花角蚜小蜂,防治天牛的管氏肿腿蜂和川硬皮肿腿蜂等。70年代以来,我国已成功地人要大量饲养赤眼蜂、平腹小蜂、草蛉、七星瓢虫、丽蚜小蜂、食蚜瘿蚊、小花蝽、智利小植绥螨、西方盲走螨、侧沟茧蜂等捕食或寄生性天敌昆虫。也已有许多研究工作的基础,但目前真正投入大规模生产的仅赤眼蜂、平腹小蜂。其实,天敌昆虫只是相对的,当一个地方的天敌昆虫太多的时候,就可能出现成灾的情况。这时就成了害虫了。大自然其实就是处在一个动态的平衡之中,当一个地方的害虫全部消灭后,天敌昆虫也就失去了食物来源,也会紧接着灭绝。也许这就是相生相克吧。
根据天敌昆虫的取食特点,又分为捕食性天敌昆虫和寄生性天敌昆虫两大类群。捕食性天敌昆虫较其寄主猎物一般情况下都大,它们捕获吞噬其肉体或吸食其体液。捕食性天敌昆虫在其发育过程中要捕食许多寄主,而且通常情况下,一种捕食天敌昆虫在其幼虫和成虫阶段都是肉食性,独立自由生活,都以同样的寄主为食,如螳螂目的螳螂和鞘翅目的瓢虫科的绝大多数种类。寄生性天敌昆虫几乎都是以其幼虫体寄生,其幼虫不能脱离寄主而独立生存,并且在单一寄主体内或体表发育,随着寄生性天敌昆虫幼体的完成发育,寄主则缓慢地死亡和毁灭。而绝大多数寄生性天敌昆虫的成虫则是自由生活的,以花蜜、蜜露为食,如膜翅目的寄生蜂和双翅目的寄生蝇类。
昆虫的天敌不少,因为它们是身体娇小且最常见也最容易找到的猎物。一些中小型的肉食性动物和螺蚣、蜘蛛都以昆虫为食物。青蛙、蜥蜴、壁虎及晡乳类动物中的蝙蝠,也是有名的虫食者,另外包括钱鼠、尖鼠等在内的食虫目,也是昆虫的天敌,它们被认为是最早出现在地球的哺乳类。一些淡水鱼则是水栖昆虫的天敌,因此在昆虫学里有研究如何开发良好的钓饵及养殖用昆虫的渔业昆虫学。不过,昆虫最大的劲敌是鸟类,例如一只大山雀一年取食约125000只尺蠖。在养难期间,一只雏鸟一天要取食约50只虫,才能顺利发育。当然昆虫里也有一些肉食者,如螳螂、瓢虫、猎蝽等。面对这些捕食者,昆虫以保护色或警戒色等多种战术来保护自己。此外,昆虫的天敌还包括一些以昆虫的卵、幼虫或蛹为寄主的寄生蜂,有些寄生蜂只以数种昆虫为寄主,有些则以几十种昆虫为寄主。目前寄生蜂所属的膜翅目昆虫有二十多万种,不到鞘翅目(甲虫类)的一半,不过由于寄生蜂都比它的寄主小,不易观察,种类数成谜,部分专家估测膜翅目的种类数有可能超过鞘翅目,成为昆虫纲里最大的一目。
昆虫也像其他动物一样有天敌,所以并不能无忧无虑地生活。昆虫的天敌在动植物中都有。许多具有独特习性的动物,像一些鸟、蛙、兽等,都大量捕食一些昆虫作为食物,更是昆虫的很大威胁。鸟类中捕食昆虫的能手是山雀,被称为“果园卫士”;兽类中的能手大概是食蚁兽,只要它一出现,白蚂蚁就会遭到“灭顶之灾”。至于植物界,生长着一些独特的植物,它们生长着特殊的器官,能把某些昆虫捉住并慢慢“吃”掉,比如猪笼蜡、毛毡苔、捕蝇草等。与小蜂总科的蜂相比,这类蜂的个体较大,腹部末端有长长的针,但不蜇人,只有2个科,即姬蜂科和茧蜂科,均为寄生性的种类,可寄生多种害虫的幼虫和蛹。姬蜂为体内寄生,茧蜂有体内寄生,也有体外寄生,均有结茧化蛹习性。姬蜂、茧蜂的种类很多,按其主要寄主来分,寄生蚜虫的有蚜茧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