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像大清皇帝质量越来越差,一代不如一代这种问题,其实不止在大清,我国很多各个朝代基本都存在这种问题,甚至连欧洲中世纪各国也是一样存在着这种现象的。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首先,人们容易想到的是近亲结婚这一因素,因为在古代,为了保持血统的纯正,皇帝都会娶一些叔伯的女儿。而现代遗传学已经证明,近亲结婚存在着各种隐患和缺陷,更容易导致后代出现变异和不正常,所以在当代社会是禁止近亲结婚的。
皇族内近亲结婚是一部分因素,但绝不是全部,因为皇帝除了娶叔伯的女儿,还会和一些望族重臣通婚,以及和外族通婚,这些都属于政治联姻。而下一任的皇帝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并不一定就是和叔伯的女儿们所生的,所以如果把皇帝一代不如一代单纯地归于近亲结婚也是不准确的。
其实,“皇帝一代不如一代”更重要的因素是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驱动,就像现在新的生产力淘汰落后的生产力,新的产业淘汰传统产业一样。每朝每代的皇族统治虽然都在封建的大框架里,但都是有独特性的,也都是在不断更迭不断进步。很多朝代的末代皇帝并不都是昏君,只是大势已去,无力回天。
每一个朝代有兴盛的时候也有衰弱的时候,大清朝也是一样的。一个朝代在刚开始的时候回比较辛苦,统治者要平息战乱,安抚百姓,所以自然就会勤政爱民,得民心然后得天下。他们知道打江山不易,所以会非常珍惜,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后续的皇帝没有经历过开国的艰苦,自然也不会那么的珍惜,他们自私的想法多于管理国家的想法,他们只想着权力,金钱和女人,而不问百姓疾苦,不关心百姓的未来,只要自己高兴就好。后期的皇帝喜欢勾心斗角胜于治理国家,皇帝的质量也一代不如一代。特别是到后期太后掌权,皇帝连实权都没有了,何谈治理国家?不是自己打下来的江山就不知道珍惜,所以后期的皇帝才会越来越骄奢淫逸,对朝政之事不管不问。一个朝代在开国的时候君主大多数都是明君,但是越往后昏君越多,这就是不懂得珍惜。骄兵必败,辛辛苦苦得到的江山就一定要守住,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