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不得别人好吧,大概十多年前我们棚户区出了个北大的,毕业后就留在了北京,在一家大型商超工作,刚去时月薪8K。他家里人也不懂,别人问起都说儿子在超市工作,结果呢,村里的长舌妇们嘴碎道:咦!北大毕业去超市卖菜,他读书上学有啥用。并且对此津津乐道,乐此不彼,成为茶余饭后,街头巷尾的笑谈。昨天给家里打电话,聊起来我妈又带着嘲讽的意味说人家北大卖菜,我质问你都听谁说的,这都过十年了还北大出来卖菜。有时候都很绝望,自己安于贫困,愚昧无知就算了,听说哪个出息了还嫉妒,见不得别人好,可悲啊。
最不能忍受的是棚户区的中年妇女。我们那个棚户区,每天一大群中年妇女最爱干的事情就是道家长里短,谁管是真是假,说得爽听得爽就行了!比如——有个年轻妹子性格比较内向,在家里很少出门,不知道从哪个大婶开始造谣,说这个妹子怀孕了在家里偷偷生孩子,所以才不出门,整个村都信以为真,连我这个在外地的人都知道了……直到我妈碰到妹子的妈,问了一句,才明白。
村里棚户区的某位堂堂堂堂叔,一直吹嘘自己家孩子学习好,成绩棒。刚好那孩子跟我妹妹同一年级,我妹中考那年考上当地唯一重点高中。跑到我家质问我妹:为什么你考上了,我们家的没考上,是不是你姐(我)找了老师走关系的!?当时的我是一大一学生。所以你们家孩子不争气,怪我咯。后来我弟弟也进了重点高中,从此,老家至今隐约流传着一个传说:我,买通了高中老师,把妹妹弟弟都送进了重点高中。可笑的是,同时也嘲笑我们家,为了让孩子读书,穷得没个样。真是活见鬼!
家里人的某些话语!我的父母年年都会一遍遍提醒我,以后多帮衬我弟,要是我是男的,就没有我弟了,既然养了我,我就要多多扶持我弟。并且句句几乎都关于钱,一笔笔算过培养我这么大花了多少钱,提点我要感恩,多报答他们。现在一年几乎就回家一次,要钱打钱,要东西寄东西,但我能不回家绝不!别人说这话或许我无所谓,最怕的就是亲人句句扎心!
环境差,比如沙柳里
没有消费,没有生活质量,没有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