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不是电工。但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被电到过。低电压的没感觉,220伏特以上或者380伏电压,电到人体的时候的感觉也是经受过的。每个人都应该掌握一点电工的基本常识。希望各位能记住我的经验,必将受益匪浅。高于36伏的电源,不管是直流电还是交流电,一定不能同时接触两个电极, 直流电不能同时接触正极和负极,交流电不能同时接触火线和零线,零线也就是地线。如果同时接触的时候就会造成短路。因为人体的电阻比较小,此时通过人体的电流太大,瞬间烧毁人体的组织。但是有一点注意。接触任何一根电线的时候,只要脚底垫块木板,或者是在脚底下颠覆其它绝缘物件,实现人体和大地之间的断路,这里注意一下,是断路而不是短路。实现了这个条件,一只手抓住的即便是220伏特或者是380伏的火线,都是没有危险的。此时人体与大地之间,只有电压而形成不了电流,就没有危险,如同鸟儿站在高压电线上,造成不了触电一样。在家里维修电路的时候。踩在木制的梯子上,人体如果接触火线,而且人体的任何一个部位没有接触到天棚墙壁等与大地相连的位置,是没有危险的。
不仅是电工,从事电子行业的工作人员要说没被电过那都是假的,特别是对于刚入门时候,很多时候都是因为不小心或者接错线导致被电,甚至炸电路板。小时候换灯泡时候经常被电,因为灯泡的管座很容易触电,电到了多次就学会乖了,以后换的时候都是小心翼翼的。在以后的工作生活当中也被电过多次,从我自身经历来说,被电过不少,也炸过很多电路板,还记得第一次搞电源板时候,那时候因为对这种电源板不是很熟悉,拿电路板时候直接拿电源板,而且直接碰到电源板上面的大电容,整流输出滤波的那个电容,这个容量很大,断电时候没有放电,一触碰电容两个引脚时候就被电到了,当时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只感觉手麻麻的,手下意识的缩回去,居然发现手皮居然有点发黄了;不仅被电过,而且炸过电路板,比如把输出接到输入,直接炸掉线路铜箔,还好电容防爆的;还有把压敏电阻炸了,比如有次把07271误以为是07471,直接上电220V就炸掉压敏电阻了。
偶是去被拉去配置交换机的(其实偶也不是学计算机的,都是客串),结果UPS到位以后安装的兄弟有急事无法赶到,当天又赶时间,没办法就直接上吧,反正偶都会,所就把扳手这些统统都缠上电工胶带开干,安装很顺利,快完工了....电池都首尾相接也不难,问题就出在给我帮忙的朋友身上,那个电池柜是双排的,他放反了,两节电池装上后有一个点靠的很近,我想过这个可能会短路,但大家都很累,不想让他在返工一次,就凑合着装吧....结果到中间的拧螺丝的时候出事了,有个螺母有点毛刺,稍微用力了一点....一阵闪光差点亮瞎眼,拿起来一看,半个扳手头不见了,电池安装耳朵烧没了,右手中指一片焦黑。用力过猛把电池搬过来了,跟旁边的电池短路,低压大电流跟焊接一样,但我的手在旁边....差点烧熟,幸亏短路时间不长,要不然就是烧烤现场了!后来去医院检查了下,表皮就直接烧焦了,但不深,还算是比较幸运的。
之前工作的单位有个大神打开配电箱接线操作时,用的是一把没有缠胶带的长杆螺丝刀,母线之间距离很窄,在看上去人畜无害的铜母板缝隙间拧螺丝,我们几乎认为这种操作是自杀.....但那天我距离比较远,并不知道他在蛮干,要不然直接制止!一阵并不是特别大的轰响声过后,那家伙就直接倒地上了,我就看到强电桥架上一条电缆起伏了一下,电弧的闪光让整个车间的灯光都黯然失色....,然后整个车间就停电了,配电柜里一塌糊涂!再看那家伙胸口一片漆黑,脸上也是,赶紧打120....走了狗屎运的家伙,胸口和脸上居然都没有留下疤痕,就脱了薄薄一层皮,就像夏天太阳晒久了脱皮一样;现在没在公司干了,自己搞了家小公司天天给公司送货,发了点小财,看来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还是真的。
家里面的水晶灯坏了,灯泡烧了或者要清洗灯具,我首先要做的是把总电闸关掉,切断一切电源以保证安全;其次带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胶鞋;再次登高的梯子我也会认真检查,确保自己的安全。家里安装或更换插头,插座,更换老化电线等所有已电相关的工作,我都会先关总电,再拿电笔检测,以防漏电,最后进行作业,确保万无一失。安全第一的意识永远放在自己的心里,再做其他,所以我从来没被电电过。所以水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电电到的也往往是自作聪明的电工老手。
作为电工,肯定在工作中被电过啊,没有经过“电”的洗礼,怎么称得上是一个电工!作为电工,因为职业比较特殊,电工的工作就是和电打交道,每天都在接触和处理电,所以相对其他行业的而言,电工被电的可能性远远领先!作为电工,我们接触的对象就是电,电的属性看不到,比较抽象,所以有时候难免在工作中会发生触电事故。作为电工,哪怕是一名资深电工或者有着几十年经验的老电工,在电工作业中也不可能没有被电过,不吃一堑怎么长一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