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刚开始接触网文圈子的时候,认识了一群在各大网文平台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油条”。
我们建了一个群——起点新人互助平台。群主萧种马,混迹起点中文网两年半,有专门的责编,A级签约网文五本,签约走的是责编邮箱渠道,也就是俗称的内签;在我们一众新人眼中属于“特权阶级”。可惜签约的五本网文无一例外没有完本,于是他也落下了一个“太监马”的外号。
他是老大哥,时常开群聊视频指点我们一些写故事上的问题和传授一些心得。视频中的他头发凌乱,穿着白色背心,手指夹着香烟侃侃而谈;从海明威的生平事迹谈到日本文学关于性的描写,又从金庸笔下的女人谈到古龙关于武侠小说打斗场面的改革,阅读量浩瀚如海,各种典故随手拈来。
他可真厉害啊,顿时在我们心中竖立了一个文人形象,群里有个新人充满崇拜地问他:“萧大大,你赚到很多稿费了吧?”
他沉默了一会儿摇了摇头,说:“没有,一分钱也没有。”
我记得他最巅峰的时期同时开了两个作者马甲,写了一本穿越题材的青春爱情故事,还有一本东方玄幻的YY故事,火力全开,日更万字,最后竟然一分钱稿费也没收到?
他告诉我们:“每一本网文想要赚钱,除了签约是前提条件,还得有不错的收藏数才能封推上架,上架有个硬性标准,就是免费章节字数达到二十万,这二十万是无论如何没有稿费的,而即使侥幸上架了,多数也会扑街混个每月几百的低保。”
我那时才知道,网文这条路子,似乎并没有我一开始想象的那么好走。
群里有个人,笔名五十二策,平时沉默寡言,在2011年的年末在起点中文网开了一本网文,走的是情色擦边球的路线,在各大新人榜大火,自曝月收入过万,成为小伙伴们艳羡的对象。
三百万的点击量,两万收藏,在当时的网文圈子已经算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大伙儿一致看好他能一本封神,从此走上康庄大道,成为网文界的中流砥柱。
可谁也没有想到,虽然他仍然在坚持写网文,但成绩早已不如当年。
看到有人发贼道三痴贫病交加……实在忍不住回复。我和三痴是没见过面,只在qq上聊过天的朋友,他速度不快,但讲故事是一把好手,文笔也相当一流,订阅成绩在历史小说中也算得上是顶尖的。和那些玄幻类的顶尖成绩虽然没法比,但一直都有简繁体出版,电子版成绩在当年也相当优秀的三痴也绝对归不到贫病交加这一类别去。他早年除却网络连载,记得还另外写一些繁体出版的书,成绩也不错。
三痴英年早逝确实令人扼腕叹息,我也认同他的水平非常高,完全不亚于富豪榜上的人。但他哪怕不是金字塔最顶端上的作者,也是处于中上端的作者,哪怕不豪富,却也绝不是一贫如洗,所以请谈论到他的时候,不要用那样引人误会的四个字。
三痴的逝去让人扼腕,但他的名字,他的作品,至少有无数人铭记。他病的时候,他和我共同的编辑胡说,曾经代表网站和很多作者去探望过他,带去了我们很多人的心意,也紧急送去过一次版权费。直到现在,还有很多我认识的影视圈内人非常认可他的书,希望拍他的作品……他并不是去世之后才被人认同他的价值。他和他的作品的价值,整个圈子里一直都高度认同。
至于网络小说作者的收入,拿我这个小众历史类别,移动端基本上就卖不好的作者来举例,一堆老书每个月一般入账六七千块(手机端卖得渣就是我这种人),所以哪怕不算上新书,至少我还能够混个温饱……
我朋友圈里没有人晒稿费,最多也就是三少晒过波摩1957,跳舞晒过新买的湖景房,烽火晒过欧陆,几个作者在杭州西湖上晒过元朝的石冻春……这几个货晒完就喝了!
ps:其实当年移动基地的时候,就有作者月入几十万,土豆甚至有月入破百万的时候,但是因为移动基地分成是半年,作者拿钱不是很顺畅,再加上各大站点也不可能吃撑了去宣传其他公司,移动基地作为移动体系,本身也没有宣传的想法,并没有被宣传开来。
最近几年qq阅读的普及让读者基数赶上甚至超过了移动基地,又是阅文自己的嫡系,没道理不宣传自家的渠道,当然就宣传开来了。
前几年有一个很广泛的错觉,就是pc端已经不成了,移动端才是未来,我当时也这么想。但这几年看变化,的确移动端是未来,越来越强势,但pc端也就是发展速度慢,还是再进步的,并没有萎缩,只不过作者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