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单纯的说脱落侧枝是没有意义的。一般修剪侧枝有两种作用:一个是让树变得更高更直;另一个是让树变得更好看。让树变得更好看的一般是绿化用树或者是园艺用树,显然树木本身是无法达到的。它不会像人做头发一样自己调整自己。树的目的就是活下去,吃得饱,因此会长更多的侧枝,产生更多的叶子来吸收阳光,这个目的也说明了为什么森林的树长得又高又直,因为旁边没有阳光,吃不饱,往上长就吃的饱。也正是因为这个目的,树木也不可能自己脱掉侧枝,因为它要吃饱啊,不可能自己像人一样还知道减肥,它就一个目的,生存与吃。所以不会自己断肢,激素让它自己脱落和叶子还行,断肢不是要人命吗?综上乱七八糟、辞不达意的说法,人工修炼是必不可少的,除非这棵树就是在这制造一下氧气而已。还有,补充一点,修剪的时候也会剪掉病枝和虫枝。比如知了在树枝里产卵了,要是能辨别出来的话,正好赶上秋天修剪树木的话,肯定要剪掉的。这点对于果树来说特别重要,病枝是一定要剪掉的,虫枝也是要剪掉的。根据德国森林经营经验,在种植早期可以适当密植,通过密植来促进自然整枝,减少侧枝生长。后期再通过抚育调整林木株数。这在我国之前很少用到,但最近几年已经有实践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若有具体技术、数据等需要,我可以后期贴上来。主要是来源于德国的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
第一层每个主枝一般安排三个侧枝,第一侧枝距中干30~40厘米,第二侧枝在第一侧枝的对面,距第一侧枝30~40厘米,第三侧枝在第二侧枝的对面,距第一侧枝80~100厘米。第一层三个主枝上相应的侧枝应留在同一方向,即第一主枝的第一侧枝如果在左面,第二、三主枝的第一侧枝都要留在左面,第二、三侧枝依此类推。第二层每个主枝只留一个侧枝,距中干50厘米左右,并注意不要使其发展太大,以免影响下层光照。第一层主枝上第一、二侧枝的着生点要略偏背后,垂直角大于主枝,生长势和生长量都要小于枝,以免影响主枝生长。侧枝与主枝的平面夹为35度~40度。平面角过大,影响相邻的侧枝生长;平面角过小,影响主枝生长。第三侧枝的着生点可以是正侧(由旁芽抽生的枝),垂直角与主枝相同,与主枝的平面角为45度左右。第二主枝上的侧枝,垂直角与主枝一致,与主枝的平面角为30度~35度。主干疏层形的主侧枝之间可生有若干辅养枝和枝组,这些辅养枝和枝组,不仅具有补充空间、增加光合产物的作用,而且也是前期产量的主要来源。
植物的枝条具有顶端优势的特性,所以茎的生长会一直向上快速蹿升而迅速猛烈的生长。一些生长势强劲的观赏花木,如黄金露花、月橘、榕树等 ,在春夏期间特别容易因气候温暖、雨水充沛,常会让新梢快速抽长而造成枝条此起彼落的现象,使树型疏密不均极为杂乱,为此进行定期剪枝裁梢的处理,可以有效抑制花木因顶梢继续抽长所造成养分的浪费,并解决树形紊乱的情形。植物的美容修剪可不能随心所欲胡乱修剪,而是有技巧的,用对方法才不至于伤害植物,才可以对植物的发育有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