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卫玠是晋朝著名的柔弱型美男子,年少时坐羊车到街上,大家都以为他是玉人。这位帅哥还擅长清谈,瞬间成为了大众偶像。他每次出门都造成交通瘫痪,欣赏他的迷妹围了里三层外三层地。可能是堵车和清谈都耗费心力,帅哥27岁就去世了。当时的人都认为他是被看死的,所以有了“看杀卫玠”的典故。
2、在灿若星辰的美男中,晋朝另一位帅哥潘安代表了颜值届的巅峰。话说他年少时拿着弹弓到城外游玩,少女少妇们常常牵手围观,为之癫狂并争相向他丢水果,他每次出门都能带回一车水果。古人可能有投掷水果表示求偶的习惯,所以这种行为的意思差不多是:潘安,我要给你生猴子!
3、超级玛丽苏男子独孤信,容貌甚伟、能文善武,集偶像派和实力派于一身。据说他出城打猎,马骑得太快以致帽子被吹歪,没有来得及扶正。路人看到大感惊艳,于是第二天满街都是模仿独孤信侧帽的男人。后来他有三个女儿被封为皇后,分别是北周明敬后、隋文献后和唐元贞后,颜值上应该沾了爹爹的光。
4、有人靠脸做网红,就有人靠才华圈粉。诗仙李白就有很多粉丝,其中一个超级粉丝魏颢(万),为了看偶像一眼风尘仆仆啊,到处打听李白到哪了,然后他就追啊追。最后追了三千里,历经半年终于在扬州与李白相遇。在交通不发达的唐代,车马都慢,这疯狂程度比现在的追星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5、诗圣杜甫也有铁粉,其中就包括重量级诗人张籍。可能听说写诗不能学李白,因为李白靠天赋;要学杜甫,因为老杜靠后天努力。张籍就单纯地将杜甫的诗集焚烧成灰烬,烧完的纸灰拌上蜂蜜,像喝补药一样一天吃三匙,企图吃什么补什么。喝完那个酸爽,直呼天喊地大发感慨:喝下他的诗啊,我整个人都升华了!
6、要比哪家粉丝疯狂,谁都比不上白居易。荆州有个叫葛清的人,是白居易的脑残粉,脖子以下刺满了刺青,可不是“左青龙右白虎”那种,而是白居易的诗。连后背也刻上了,并且配了插画。由于他常袒胸裸臂在街头,且行且歌,人们见了呼为“白舍人行诗图”。如此怪诞之举,在咱这娱乐至死的年代也不多见。
7、晚唐诗人李洞,是贾岛的铁杆粉丝。因为太崇拜贾岛,找人铸了一个贾岛的铜像,整天带在身边。平常总是手持念珠,把贾岛的诗当佛经念,一天要念上千遍。遇到有人喜欢贾岛诗的,李洞一定亲手抄写并相赠,并且一再叮嘱对方:这诗跟佛经没有区别,回家以后要焚香跪拜啊!
8、在北宋,苏轼简直是“国民老公”,民间与后宫都有粉丝群。除了女粉,许多男子也仰慕他。有一个叫章元弼的丑汉,娶了漂亮媳妇不怜香惜玉,却只顾读苏轼的作品,让老婆夜夜守空房。老婆以离婚相要挟,他竟写下一纸休书。说起这件事还沾沾自喜,经常吹嘘说:我废寝忘食读苏先生的书,冷落了妻子,我俩才离的婚。
9、柳永应该是宋朝第一个专业词人,因为排行老七也被称“柳七”。当时青楼中传言:“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女孩们爱他啊!就连他死后,歌伎们也络绎不绝到他的墓地祭奠。每逢清明,都有歌伎带着美酒到柳永墓前,时人谓之为“吊柳会”。
10、清代文学家石韫玉痴迷儒家经典,对朱熹应该也是爱得不行。有一天读《四朝闻见录》,发现里面有诋毁朱熹的话,立即就火冒三丈。把老婆拉过来,身上的首饰撸下来,全部当掉换了银子,买下了城里所有的《四朝闻见录》,一共三百四十多本,尽数烧成了灰。
PS.这些事例肯定有夸张的成分在,但是古人追星也确实够疯狂的。作为戴过红领巾的我们,肯定不会这么不理智的。
因为录“路边摊”的缘故,需要我不断地做功课,不断去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在我看来,历史就像良田万顷,够你几辈子去收割,我在“收割”的时候,居然发现里面也掺杂一些“稗子”,不如索性把这些“稗子”也单独存放并分门别类地整理,倒也蛮有意思。
中国古代休妻的标准一、“不顺父母”
亦即妻子不孝顺丈夫的父母。大戴礼中所说的理由是“逆德”,在传统中国,女性出嫁之后,丈夫的父母的重要性更胜过自身父母,因此违背孝顺的道德被认为是很严重的事。
二、“无子”
亦即妻子生不出儿子来,理由是“绝世”,在传统中国,家族的延续被认为是婚姻最重要的目的,因此妻子无法生出儿子来便使得这段婚姻失去意义。以《唐律》为例:妻年五十以上无子,听立庶以长。疏议据此认为四十九以下无子,未合出之。随传统中国“一夫一妻多妾制”的逐渐成熟,真正是以无子的原因而休妻的情形大为减少。
三、“淫”
亦即妻子与丈夫之外的男性发生性关系。理由是“乱族”,也就是认为淫会造成妻所生之子女来路或辈分不明,造成家族血缘的混乱。
四、“妒”
指妻子好忌妒。理由是“乱家”,亦即认为妻子的凶悍忌妒会造成家庭不和,以及“夫为妻纲”这样的理想夫妻关系的混乱,而许多看法中,更认为妻子对丈夫纳妾的忌嫉有害于家族的延续。
五、“有恶疾”
指妻子患了严重的疾病。理由是“不可共粢(zī)盛”,是指不能一起参与祭祀,在传统中国,参与祖先祭祀是每个家族成员重要的职责,因此妻有恶疾所造成夫家的不便虽然必定不只是祭祀,但仍以此为主要的理由。
六、“口多言”
指妻子太多话或说别人闲话。理由是“离亲”,在传统中国家庭中,女性尤其是辈分低的女性,被认为不应当多表示意见,而妻子作为一个从原本家族外进来的成员,多话就被认为有离间家族和睦的可能。
七、“窃盗”
即偷东西。理由是“反义”,即不合乎应守的规矩。[1]。
中国古代休妻的标准一、“不顺父母”
亦即妻子不孝顺丈夫的父母。大戴礼中所说的理由是“逆德”,在传统中国,女性出嫁之后,丈夫的父母的重要性更胜过自身父母,因此违背孝顺的道德被认为是很严重的事。
二、“无子”
亦即妻子生不出儿子来,理由是“绝世”,在传统中国,家族的延续被认为是婚姻最重要的目的,因此妻子无法生出儿子来便使得这段婚姻失去意义。以《唐律》为例:妻年五十以上无子,听立庶以长。疏议据此认为四十九以下无子,未合出之。随传统中国“一夫一妻多妾制”的逐渐成熟,真正是以无子的原因而休妻的情形大为减少。
三、“淫”
亦即妻子与丈夫之外的男性发生性关系。理由是“乱族”,也就是认为淫会造成妻所生之子女来路或辈分不明,造成家族血缘的混乱。
四、“妒”
指妻子好忌妒。理由是“乱家”,亦即认为妻子的凶悍忌妒会造成家庭不和,以及“夫为妻纲”这样的理想夫妻关系的混乱,而许多看法中,更认为妻子对丈夫纳妾的忌嫉有害于家族的延续。
五、“有恶疾”
指妻子患了严重的疾病。理由是“不可共粢(zī)盛”,是指不能一起参与祭祀,在传统中国,参与祖先祭祀是每个家族成员重要的职责,因此妻有恶疾所造成夫家的不便虽然必定不只是祭祀,但仍以此为主要的理由。
六、“口多言”
指妻子太多话或说别人闲话。理由是“离亲”,在传统中国家庭中,女性尤其是辈分低的女性,被认为不应当多表示意见,而妻子作为一个从原本家族外进来的成员,多话就被认为有离间家族和睦的可能。
七、“窃盗”
即偷东西。理由是“反义”,即不合乎应守的规矩。[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