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不要轻易去否定别人的决定,要学会去尊重他人的决定,因为你也不知他以后要面临的是什么,只有自己经历了才知道这一路的风景有多美。做最好自己,也让自己去不断去努力起来,去优秀起来。
我从不来不会刻意去改变他人,只会影响他人,让他们从我这里得到一些正能量,去回报给社会,去关心关爱他人。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之处,也许某一天你会发现还是平凡的自己最好。在别人做好抉择时,要尊重他的选择,不是不关心,那是他自己的权利。
有人的决定是很坚定的,不管你怎样想尽办法,绞尽脑汁的去试图改变他对某件事的坚持,他也会一条道走到黑,丝毫不会动摇他的决定;而有的人,不管是为人还是做事,就是很没有主见,你只是稍微的在他耳边说一些不好喝对他不利的话,他都会轻易的改变自己的决定。所以,不是所有人的决定你都可以试图去改变,一定要因人而异,尽量避开那些意志坚定的人,而去选择摇摆不定的人,去试图改变他们的决定,你才有可能大到改变他决定的目的。
有的人认为想要改变别人,首先要先改变自己,因为自己也有很多地方要去改变,同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和责任,自己选择的路。无论怎么样,都会努力去做,朝着那个方向去冲!去闯!哪怕失败,也不气馁,不放弃,相信自己就足够了。
随着时间的推迟,很多时候自己都没发现自己的变化,所以不要轻易去否定一些事物,要乐观看待,自己下定心做的事,要努力去做。别人的事,你也拿不准,就不用去改变他人,要从自身做起。
有过,是关于我弟弟的决定。
我弟弟十七岁的时候就离开家去上海打工,我哥在上海自己开了一个小店,我弟就在那儿打杂工,今年已经是第二年了,而且他也刚好十八岁。
与他同龄的孩子,大都还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下,可以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他就要比别人更早地去经历这一切,而且零零后很多都是家里娇生惯养的,他们大都做事特立独行,不太会接受别人的批评,不管自己是真的对还是错,他们都特别抵触别人指出他们做的不合适的地方,他们也不会让自己受任何委屈,会尽一切可能地让自己拥有最好的。
当然,我弟弟也有这方面的特征,和他们不同的是,我弟弟的确没有被家里娇生惯养过,他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爸爸下地干活,也特别懂事,当初不想读书也是他自己提出来的,当时他给了我们充足的理由,在我们再三劝说之下,他依然没有改变自己的决定。
他说他实在读不下去了,即使现在强迫自己继续留在学校,也只是白白在浪费时间和精力,他说我看的很清楚,这样下去,三年之后我肯定一无所获,当时他职高一年级,他告诉我们还不如现在出去学门手艺,也可以炼就一技之长,将来可以好好发展。
当时我就对他说,你已经十七岁了,虽然说还未成年,但是完全有自己的想法了,你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任,即使你都想好了,也要再考虑考虑,外面不是那么好混的。你现在依然可以尝试着留到学校,但是如果你决定离开,就不会再给你回来的机会,最终他的选择依然是离开,他也做到了他所承诺的,没有回头。
是的,我有试图改变过别人的决定。当然我说的这个“别人”肯定是我比较熟悉的人啦!比如是我的好友或者亲人。而改变他们的决定当然也是因为他们的决定在我看来是个错误,所以我制止错误的发生,那么我就会尽力地去说服他们从而改变他们的决定。
我记得有一次我朋友突然之间和我说她要一个人去厦门,那时可把我们吓了一跳了。因为她之前从来没有一个人去过其他城市,也从来没有出过省。而且她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的路痴。本人女生外出旅游就不是一件很安全的事情,而且她还有一个人去,那肯定是万万不行的,其实也不是不允许她去玩,但一个女生真的是很危险的事情啊。至少要有一个照应才行。其实她也是有能力的,毕竟我们都不是小孩子了,但出于安全问题的考虑,她的这个决定我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所以我听了之后态度就十分坚决地跟她说了我的意见:我是绝对不允许你一个人去厦门的。然后慢慢地和她分析,并告诉她不是怀疑她可以独立而是她一个人会让我很担忧,如果她一个人要坐那么远的车,去那么远的地方旅游,作为朋友的我肯定会担心她担心到坐立不安的。我会慢慢引导她站在我的立场去考虑,后来她也想同了,不在决意要一个人去厦门了,而是找一个伴一起去,这样至少也有一个照应,我也比较安心一些。所以我还是成功地改变了他人的意见了。改变别人的意见其实出发点肯定是想别人的决定做的更好。
今年暑假,我最好的发小也要升学报志愿了,她的高考成绩不是太理想,为此伤心了很久。然后就开启了漫长的选学校和专业的历程。她有一个亲叔叔定居在广西,想要她去那里读书,听说好像还是有点关系,她有些心动了。把这件事告诉了我,想向我采纳一些意见。
当然我是最不希望她离开的,毕竟去了南方我们也只能一年见一次面,毕业后可能就很长时间才能见面了。舍不得她离开,却也不想耽误她,就劝她好好考虑得失利弊。
到了快报志愿的时候,她的叔叔打来一通电话,让她报某理工大学,我特意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录取分数超高不说,专科的那些专业分数高不说,那所学校在山东招生每年不到10个,我发小的分数太低,他叔叔真的可以把她弄到那个学校里吗?我开始怀疑了,后来妈妈告诉我,如果她真的去了南方,相比以后工作就在南方了,这个女儿算是送给人家了。不知道为何,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莫名的心酸,决定一定要拦一拦她。
在报志愿前一天找到了她,和她交流了很久,终于改变了她的决定。最后她决定注重其余的几个志愿,我们仔仔细细的挑了几个山东的学校,对第一志愿的学校不抱太大希望。他说妈妈希望她听叔叔的意见,可是她一点也不想走,不想远离她的妈妈。却不得不听从妈妈的命令。还好,最后她走了第二志愿,第一志愿终究没过。
试图过吧。以前试图改变别人的很多决定,改变成自己认为正确的,后来才发觉,原来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别人的想法,我们并不能改变,就像我们自己的想法别人也不能改变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