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占领苏州以后发了大财,而掳聚这些财物主要是靠他手下的兵丁掠取豪夺,因此除了自己占有外,还要拿出一部分财物用以养兵。他拥有的兵力在占领苏州以前不会超过万人,如他在《自述》中说,他在进苏州两个半月前,从天京奇袭杭州时,兵力只有六七千之众。”从杭州返回天京到苏州时:“自李文炳、何信义献城而降,我即引兵入城,收得其部众五六万人。”兵力增加了七八倍。随即利用苏州地区的财富继续招兵,数量更大。半年后他到江西湖北招兵,临行前点派苏州留守部队交给部将陈坤书时已有十万之众,李秀成自己也要带几万人,合计他在苏州已有一二十万人。其后1861年6月在湖北将“来降之人招齐,大概三十万之数”。同年8月他从湖北撤退到江西河口时,遇见一支从广西脱离翼王石达开回归天朝的百战精兵,又收“得其二十余万”,以上一年时间,他在苏州、湖北、江西三地即扩军七十余万人,其后当然还会继续招兵。所以四年后李秀成被俘写“自述”时自言他“部辖百余万众”,这当是真实的。
因李秀成退军行动匆促,连乘虚突袭曾国藩大营活捉曾国藩的机会也放过了。据说当李秀成领兵经过皖南祁门附近的洋栈岭时,设在祁门的湘军曾国藩大营一片混乱,文武幕僚纷纷逃亡,祁门异常空虚。曾国藩也写好遗书,准备一死。可是李秀成却率部匆匆过境,驰经浙江常山过年去了。曾国藩侥幸得以逃生,这一险局在清军中曾传为笑谈,为曾国藩的一大耻辱。
第三次援皖行动,是在1861年初,安庆保卫战已到最后决战关头。而李秀成从浙江嘉兴到苏州准备到湖北招兵,此时天王严诏命领兵赴上游,支援安庆,但李秀成不从,仍坚持出师江西、湖北。天王盛怒。后经朝臣从中周旋,天王又作出了李秀成等从江西三路上湖北南岸,英王陈玉成一路出湖北北岸,四路迂回进取武汉,逼湘军从安庆撤退的决策。这一战略部署显然是为了迁就李秀成上江西湖北招兵而作出来的,但仍然不失为一个颇有气魄并为湘军所惧怕的釜底抽薪战略。如果认真实施,还是有可能击败湘军救出安庆,从而稳定天京上游局势的。可惜又因为李秀成迷恋江浙而功败垂成。
英国翻译兼代理宁波领事富礼赐,于李秀成占领苏州10个月后到天京访问,从1861年3月至9月在天京住过半年,并在忠王府住过,与李秀成见过面。离开天京以后他发表《天京游记》(《太平天国》Ⅵ)一书,比较客观翔实地记述了他在天京的见闻。如受忠王兄弟李明成招待宴会的情景:“盛眞馔的盘子是磁制的,共九个,形如花瓣,彼此配合而成为一个玫瑰花形……席上筷子、叉、调羹均用银制,刀子为英国制品,酒杯为银质镶金的。”他还在李明成的带领下参观忠王府内的宝藏,他在《天京游记》中记录着这次奇遇:“他把忠王所藏的许多珍奇的东西给我看。除了天王之外,只有忠王有一顶真金的王冠,以余观之,此真极美珍品也。冠身为极薄金片,镂成虎形,虎身及虎尾几可绕冠前冠后,两旁各有一小禽,当中则有凤凰屹立冠顶。冠之上下前后复镶以珠宝。余曾戴之头上,其重约三磅。忠王又有一金如意,上面嵌有许多宝玉及珍珠……各室内置有雕琢甚工的玉器及古铜器多件。吾友——王弟所自用之文具均有大价值,砚是玉制的,盛水的盂是由红石雕成的,笔是金制的,笔架乃是一块大红珊瑚,装在银座上,水晶和玉的押纸具多具,四散放在桌上。桌上又置有七个时钟,时间都不一致。凡各器物可用银质者皆用银制,刀鞘及带均是银的,伞柄是银的,鞭子、扇子、蚊拍,其柄均是银的,而王弟之手上则金镯银镯累累也。”
因为他看错了曾国藩!他以为他是姜维,哪只曾国藩不是钟会而是范文程!
李秀成本来英勇,但由于爱吃狗肉,不小心吃了狗精的肉,性格变成了狗性,最后还写了自白书乞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