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很多人无论是自己还是看到身边的人都会遇到过这种情况,突然有一天说自己要好好学习了,然后的确是每天开是认真读、认真背、认真做题。然而没几天,就进行不下去了,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发现很多东西都不懂。开始的时候三分钟热血,即使不会也不能浇灭他心中的熊熊学习热火。但是,没几天就真的进行不下去了,因为之前欠债太多!!这时候真正的考验就来到了。而且也意味着如果能坚持住就上去了,如果坚持不住,就会一滑到底,而且比过去还会低……因为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会严重的导致自己对自己的信心,或许会更加坚定自己不是学习的料的结论。如果这个时候能够耐得下心来,把拉下的基础补一下,摆正心态,哪里不会补哪里,虽然看似真个进度会比较慢,但是坚持下来之后其收获才是最最大的!看似简单的问题,但是真的能做到的人非常少!逆风局翻盘很多时候靠的不是技术,而是耐心和信心不是吗?
学习的方法很多。人们不用再头悬梁,锥刺股学习。但是努力坚持的态度应该还是这样子的。视频,听书,新闻,凡是自己不知道的都是学习,获得信息的方法。之后就是分门别类的思考,有的人记性不好,那就书写出来。什么都不做,就什么都没有。也是符合规则规律的一条。也许过多的选择倒让人无所适从。学习不进去了!这都是外因,借口。还是自己主观不愿意学习,更不会思考。靠山吃山,靠山吃山说的不仅仅是自然现象。人也是一样,混吃等死的再欲望驱使下,本能的生活着。自己偶尔也许有过改变的念头,但是没有持之以恒的勇气和付出。因此,朝三暮四是一事无成的。这也是符合规则规律的一种。
很多人在说自己想学习的时候其实只不过是“随便说说”。他们并没有真正的通过什么事情给自己带来了全新的认知,决心从此好好学。往往仅仅是因为一些琐事比如说这次成绩不是很理想,安慰(注意,是安慰)自己,后面我一定好好学下次考好;比如,有次作业、测试完成的比较好,稍微有点满足感,然后突然就来了一句我要好好学;比如被同学、朋友的某些消息稍微刺激了一下;比如被父母、亲朋说了几句之后似有顿悟……多数情况下,其实自己并没有从思想上真正的达到“我想学”这个程度。
每个学生都处在一个好奇的阶段,对外面的所有事情都很感兴趣。尤其是现在的世界,获得信息的渠道非常的丰富。不像我们那个年代,什么都很闭塞。处于学生阶段,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努力学习,为自己的将来做好准备。所以要想提高自制力,首先得自己对为什么要学习好有清楚的认知,我学习是为了自己,为了将来。只有打好基础,将来才能真正在社会上立足。每次不想学习时,就想想这些,另外可以主动找父母,要他们做好监督。这样慢慢就形成习惯就好了。
虽然想学,但是你并不知道该如何安排学习,比如先学什么再学什么,每样学习需要安排多久的时间,要达到怎样的目标;如何正确的利用好教材、教辅以及作业、习题等等。一个人有了目标,但是如果没有详细的切实可行(重点)的计划,那么再实践中就会发现时间控制的会非常差,而且非常容易就出现了这个还没学完那个已经没时间学了的情况。
想学习是好事情。学不进去是方法的问题。也是潜意识里面人的惰性,主观本能引导着人享受安逸,不去学习。愿意学习,所谓开卷有益。就是说什么时候都不晚,因此有“朝闻道,夕死可矣”一说。学习的方法,各有各的优劣,基本就是痛苦的反本能的强迫自己养成学习习惯。或者有那种天之骄子,谈笑间学习思考完毕,也是特例。不是普遍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