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我记忆当中,爸爸就一直在做生意,可是生意做了很多年,一直不见起色。经过我的琢磨,我发现爸爸为人太善良了,每次还没到发工资的时间,就喜欢提前预支工资给员工,而且他又不喜欢拿笔记本记起来,所以每次到发工资的时候又重复的给一次员工。可是爸爸从来没有埋怨过任何人,他说挣的钱本来就是给大家用的,没有必要斤斤计较,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也就是这样,很多人都愿意和他一起干。虽然我大学毕业过后,爸爸就没有做生意了,但是他的这些经验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我的父亲过世很早,但是他在世时常说一段话给我听:看一个人不能听别人说,要是自己体会一下,在社会上生存,应该什么样的人都要接触一下,别人说不好的人,或许你接触下来就觉得这个人很好,这样的人,我们也不要孤立,你知道以后在哪里,可能会需要人帮助,或许,平时那些你看着都很好的人,不会出来伸与援手,恰恰就是那个,我们觉得都不是很好的人帮了你呢?
如今,我也是如父亲说的那般去做的,看一个人不听别人说的,自己了解了再说。
我父亲说过,人,不要有气性,要有记性。
这句话是在我们有家庭内部矛盾时期说的。那时候,我嫂子进门不久,嫌弃家里贫寒,又不想自己奋斗,早晚撂脸子给父母看。父母累死累活,维持着家庭正常运转,还要负担我们姐妹三人上学。
我懂事早,经常因为嫂子故意找茬而生气。我父亲劝我,不要气,要记,记住没有能力人家只能给脸色看,所以要自己努力读书,将来走出去,不要在他们眼皮底下生活。
我就是这样从偏远农村考去大学走出来的。
我上大学的时候每周末回家一次,吃完饭拿400元生活费后返校。
一次我拿起我爸给我的钱,说了声谢就走。我爸把我叫住,对我说:你不把钱点一下吗?我很诧异地看着我爸,然后低头开始点钱,结果却是五张50的总共250元钱。
我说:爸,你怎么少给我50块钱?我爸严肃地告诉我,钱的事一定要当面锣对面鼓点清楚,和任何人都是如此,否则就成了250。
我爸把差50元钱给我补上,我若有所思的地走了。
父亲年轻时家境贫寒,他孤身一人到北京打拼,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在图书馆的工作,刚开始的时候就是做些杂活,工资很低,因为读书少,很多东西都不懂,但是他借着在图书馆工作的优势,每天都坚持看书,自己学习,后来看准了时机,开了一家自己的书店。父亲告诉我:贫穷并不可怕,但是一定要坚持要努力,就像毛泽东说的那样,“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父亲给我的社会经验将会使我受益终生。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是不是很老套?第一次离开家是在初中毕业之后去合肥上职业中专的时候,父亲送我去的把我安顿好以后他看了看周围繁华的街道就默默的来了一句:“不要随便的和陌生人说话,”我那时候还小不怎么懂,但是还是闷闷的“嗯”了一声。后来见识的多了也就知道了父亲的用意,外面不比我们农村那么的纯粹。
现在我自己的孩子我也是经常对他们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