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立春节气,浙江温州一带有“煨舂”之俗,即吃“春茶”。此俗流行于浙江温州一带。据有关资料记载,旧时温州人的春茶很讲究,是将柚子切开,加上白豆(或黑豆)放在茶中同食。后来改进了,要将一些食品放在“汤罐”中煨得烂熟,煨好后,先敬祖先,后供家人邻居们分食,称为吃“春茶”。“春茶”所用之品各地有异,如苍南地区用红豆、大枣、柑橘、桂花和红糖合煮,瑞安地区则用红豆、黑豆、大枣、薏米、红糖、桂花等。民间认为吃了舂茶,会明目益智。这些食物都是味甘之品,正适宜春季食用,都有食疗价值。
每年的立春这天,家里都要烙春饼,面粉加少许的淀粉,六十度到八十度的热水和面,水要加的慢而均匀,一边倒水一边搅拌面粉,面粉成一小块一小块的面疙瘩后,用手揉搓,直至面团平滑细腻,盖好盖子,醒发几分钟,然后搓成长条,切小段,揉好,擀成大包子皮大小的圆片,要薄而且均匀,然后两面涮上油,一张一张的叠加一起,放在笼屉里蒸熟,母亲习惯笼屉下铺上端午时采摘穿好保持的柞树叶,这样蒸出的春饼弹韧,还有清新的树叶味。
立春之日,中国有“咬春”的习俗。咬春就是嚼萝卜、吃春盘、吃春饼。大约从六朝开始,人们就在立春之日食萝卜、新韭、春饼、生菜等,称为“春盘”。明代北京立春日不仅要举行盛大的迎春仪式,而且皇帝要在午门“赐百官春饼”,无论贵贱皆嚼萝卜,称为“咬春”。立春日“咬春”,即在这一天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意在迎接新春的到来,当然也有保健防病的功效。
我们家地理位置处于不南不北的地区。基本上凡是节日或者说比较特别的日子,都会吃水饺,立春也不例外。在立春前几天,我奶奶和妈妈就会开始包水饺,因为是冬天,大白菜是应季蔬菜,所以一般会包白菜猪肉馅水饺。立春那天,或是水煮或是油煎或是蒸着吃都是很美味的。
铁岭民间有“啃春”的习俗,即在立春那一天吃生萝卜据说可消疫除病。立春日吃春饼称为“咬春”。所谓春饼,又叫荷叶饼, 其实是一种烫面薄饼: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擀成薄饼,烙熟后可 揭成两张。春饼是用来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生菜。
“立春”这一天,苏州民间流行吃春饼。百姓用面粉烙制薄饼,将韭菜、豆芽、春篙、萝卜丝、青笋丝等包裹在薄饼内,并卷成筒状,咀嚼时发出清脆的嘎吱声。韭菜、萝卜、青笋都蕴含着生发之意,在立春这天吃春饼,象征着这一年都朝气蓬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