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是央视的一位主持人,如今已经年过五十,说起央视主持人,你可能会想起很多人,比如“北大还行”的撒贝宁,还有董卿,李思思等等,还有就是“段子手”朱广权,他们都是央视著名的支持人,其实说起央视的主持人,白岩松不得不说,作为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的他应该也算是一个学霸了,在毕业后进入央视工作,二十多岁就主持了一系列国内重大事件。我觉得包岩松主持功底深厚,在央视的资历也比较老了,现在家庭幸福,事业顺利,也算是人生赢家吧。
首先就是主持功底深厚。作为曾经的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主持人,他还主持过香港、澳门回归,2008年北京奥运会、汶川大地震等国内的重要事件,由此可见他的主持功底应该非常深厚的,有人说他是真正的新闻人,因为他在新闻里说的都是真话,注重新闻的真实性。他的外表看上去端庄严肃,说话间表情也很严肃,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对事情标新立异的看法和见解,有人说他的主持深刻又不呆板,因此喜欢白岩松的观众也很多,因为他是一个有责任感,敢说真话的新闻人。
其次就是资历比较老的主持人。白岩松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而中国传媒大学的新闻传播学是排名全国第一的,白岩松在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随后在节目中被观众所熟知,在90年代,互联网还还没现在这么发达的时候,白岩松主持了央视非常火的节目《东方时空》,当时他还不到三十岁,后来的1997年香港、1999年澳门回归,这样的大事件都是由他主持的。想一想曾经央视都很著名的其他主持人,李咏因病离开了我们,毕福剑也因为视频事件离开央视,很多曾经看着他们节目的人现在已经看不到他们的节目,但是白岩松依旧还活跃在大众的视野,还通过节目在跟观众互动,发光发热,现在白岩松也算是央视里边工作比较早,资历比较久的主持人了。
还有就是家庭美满事业成功。白岩松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开始转战幕后,被称为“央视名嘴”的他脸上也出现了皱纹,在荧屏前的镜头也在减少,白岩松早在90年代就结婚生子,现在依旧活跃在新闻战线,他依旧是惹人喜爱的,家庭非常幸福,事业上也一直顺风顺水,还出版过自己写的书,叫《白说》、《岩松看美国》等,他的儿子也已经二十多,妻子也同在中央电视台工作,可以说是爱情事业双丰收了。
工作关系,算是直接交流过几次吧,同时也是我朋友的研究生导师,侧面有一些了解。大家说到的白岩松,只是在他作为公众人物出现时所扮演的几个角色,和本人相去甚远。在我看来,他只是一个从小丧父,拘谨、沉重而有点严苛的新闻人。他的工作和每天全中国数以万计的媒体人一样,上网找选题,班子开选题会,做完节目回家睡觉。这只是一份工作,顶多是一份事业,他比绝大多数新闻人更专业、更敏锐、更有良知,但仅此而已。
看过他写的《痛并快乐着》,感觉他是一个很真实的人。经常看他的《新闻周刊》,感觉他是个敏锐且犀利的人。就是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就是因为工作性质很特殊所以广为人知,又因为这个特殊的工作得以接触到更多优秀的大师。他年逾四十仍然有一颗外圆内方的心,能在央视这么一个敏感的地方尽可能的表达出自己的内心。这一点我非常钦佩他。不止是“勇敢”,更多的是分寸和情商。
他是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新闻主持人及评论员之一,也是平民大众眼中最好的之一;是体制框架内比较智慧、敢说真话的新闻人。新闻行业可以说是一个“高危”行业,太左太右都不行。他同一时代涌现出很多优秀的主持人(不是播音员),但最有名的好像只有他坚持留在这个平台上,还得到主流认可,这背后的付出的努力、平衡走钢丝的智慧,非常非常了不起。
2016年我第一次见到白岩松,他来我们学校做有关预防艾滋的演讲,与他最近的距离是我站在门口做志愿者,他从我旁边经过,时间不超过两秒,很想拍照,学校领导说要有点世面,不要拍照,把手机放下了。其实也好,这样我也只能用眼睛记录了。他的表情是严肃的,头发是泛着白色的,面容是憔悴的。我想朝着他微笑,可他的眼睛是朝向远方的。
热爱新闻事业,在央视坚守到现在的原因就是因为爱新闻,走不开。央视开会,只有他能开10分钟直接打断领导摔门而出,尽己所能为下属争取机会和利益。能走开的人那么多,能留下来的尤其可贵。语言能力出众,讲故事,五句话,能把你的眼泪说下来。节目制作能力出众,一句话就能抓到点子上,看得出来,他一直都在思考电视和新闻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