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皮客栈1》能够赢得如此巨额的票房说明了这部电影所造成的震撼,但从惊悚以及血腥的角度来看,此片并未超越类似题材的好莱坞电影,众所周知,好莱坞惊悚片向来以血腥著称。那么《人皮客栈1》凭什么能够达到如此的震撼呢,那就是这部电影对整个事件的写实性。
可是到了《人皮客栈2》,不知道导演是不是想给影片带来更大的冲击力,完全采用了以往惊悚片的夸张性。至少我觉的,在拍摄1的时候,导演也是非常用心的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去拍摄这部电影,但这部小成本电影出乎意料的达到了高额票房,也因此令导演和编剧再接再励,更用心的去拍但同时也令2完全回到了好莱坞恐怖片的模式。
首先2的开头,片中那个在1里死里逃生的男主角,我觉的在2里加上他的情节根本就是画蛇添足,2根本就可以忽略这个人物。这个男主角逃到了女朋友那里求助,并且惶恐不安,一直说这个组织会来追杀他,这是编剧为2的情节做铺垫,借1的男主角之口告诉观众此杀人组织的势力在欧洲是多么的庞大,然后再顺理成章的被割头。
然后2又开始把画面转向了三个重要角色,一样是美国大学生,一样是去旅行,一样是被骗到斯洛伐克小镇,无非就是把性别换了一下。然后这三个女学生中有一个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无论在什么样的诱惑面前依然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我就奇怪了,观众看过1自然知道2接下来会遇到什么样的危险遭遇,难道这女主角也看过1了?
1之所以真实,是完全以一种平白,庸懒的叙述方式展开情节的铺垫,但就在这样的一种叙述方式,却令观众更加毛骨悚然。而2差强人意就在于一开始就制造了割头恐慌,一开场就出现了组织的头目。出现这样的一个人物也是2的一个败笔,其实这个人物根本不必出现,这样的杀人组织肯定是会有头目的,但问题在于,当头目出现以后,影片的真实性就大打折扣了。
这个老头简直无所不能,连1中那些只认糖果不认人的强悍小孩,到了2里也屈曲于老头之下,影片还展示了老头的豪华住宅,住宅的密室里收藏着一个个猎获的人头。而杀人工厂从1的颓废景象开始升华成了一个个荷枪实弹俨然就是一恐怖组织基地,导演在1的场景设置里其实很成功,看似平静颓废陈旧的一番景象,背后却深藏着如此惊天动地的血腥秘密,而2的场景设置让人一看就是望而却步,就是第一次来的人都知道里面一定不简单。影片在这里就已经开始慢慢回归了好莱坞一贯的恐怖片模式。
其实笔者一直认为1中最令人惊心动魄的倒不是那些宰割场面,而是男主角逃亡的场面最令人窒息,从工厂里逃出到小镇街道上,再到火车站,再从半路截杀那个杀害他朋友的凶手,然后一直到他回到火车上,满怀悲情的离开这座城市,观众才真的松了一口气。
可是2呢,片中那个貌似懦弱的男主角,先是罗里罗嗦了半天,先是松绑,接着又绑回去,接着再松绑,而且还莫名其妙的神智失常。而女主角死里逃生居然又这么有戏剧性,搬出自己的身家并要求入会才保全自己。连最能令观众窒息的死里逃生情节都没有了。还有令我最不解的是,那个用电锯割开女大学生头颅的男的,只是因为那个大学生还没咽气就离开而被狗咬死。然后他们又拿着这个女大学生的照片一个个门敲过去,推销道:“便宜货,她只能活十分钟了,想要的赶快决定。”靠!那既然她要活也只能活10分钟了,你们又何必把你们的客户给乱狗咬死?不管怎么样,那被割开头颅的女大学生最终也是死在你们客户的手里的,这样的情节也太戏剧性了。
到影片结尾,那女主角阉了那男的以后,说让他流光血再死。那么她没有把他当场杀死,那这时候为什么又不强调必须杀死后才能离开了? 到最后,这女主角杀人还杀上瘾了,一斧就把一女游客的头给砍下来了,俨然成了一名新人女屠夫。到这里已经把戏剧性推向了极至。
总之,2已经完全脱离了1的写实性。可以这么说,看了1以后,我打死也不敢去斯洛伐克,甚至东欧。但看了2以后,我第一个念头就是,这有什么,不就是电影而已嘛!
至少我觉得这部电影的背景设定很牵强。法西斯和吃人肉有关系?法西斯的血统和杀人也没关系啊。电影中的坏人一点也不神经,一点也不疯狂,
一点也不恐怖。说到底,还是美国的杀人狂BT一些啊。看惯了美国杀人狂电影的人,不会太喜欢这部电影。首先坏人不坏,其次主角门也不狠,那么电影还能怎么带劲呢?
一部没劲的恐怖片。除了镜头切换有点花哨,还故意渲染某种压抑的气氛。其实根本就不压抑……
本片唯一值得称赞的是开头暴乱时那一些镜头的处理,很有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