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早已经被史大爷的那部《敢死队》点燃了内心的小宇宙,可由于各种原因,还没能一睹这部刚刚在国内上影的动作电影的真正风采。但我对此种类型片的了解却并不陌生,比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内引进的美国剧集《加里森敢死队》、南斯拉夫电影《桥》、意大利电影《戴罪立功》;乃至录像带时期轰动一时的《六壮士》、《十二金刚》、《血染雪山堡》等片都是描写深入敌后执行任务的同类题材电影。
而国内于8
0年代中期引进的英国影片《野鹅敢死队》(The Wild Geese)可谓是此类题材影片中的翘楚。同史大爷这部《敢死队》的巨星云集一样,《野鹅敢死队》也汇聚了理查德·伯顿(Richard Burton)、罗杰·摩尔(Roger Moore)以及理查德·哈里斯(Richard Harris)等当年英国乃至好莱坞的实力派巨星参演。如今,三个大名鼎鼎的主演,除了“007”罗杰·摩尔爵士还健在外,另外两人早已驾鹤西去……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5261033_1.html/ ]
本片描写伦敦银行界巨头爱德华·马瑟森爵士为把非洲某国的铜矿开采权搞到手,雇佣退伍老兵艾伦·福克纳上校前往非洲去营救已被废黜的某国前元首林班尼,福克纳深知,要实现这个秘密营救任务,需要有一支精悍的敢死队和周密的计划,于是,他立即把故知旧友召集过来,成立了一支由50人组成的雇佣兵队伍——野鹅敢死队,并开始各种作战项目的紧张训练。经过周密的部署和紧张的战斗,敢死队成功营救出了林班尼。队伍迅速在机场指挥塔前集合,等待接应的运输机飞来。然而,正准备在跑道降落的运输机,却又呼啸而去。这时,机场传来了运输机机长的回话:他是奉命飞回的!福克纳明白,他们受骗了!他们成为马瑟森爵士新交易的牺牲品。如想活命并实施复仇,只能靠敌我悬殊的兵力杀出一条血路来冲出重围……
本片正是以在非洲的欧洲雇佣兵的历险故事为基础的。这些第一代的雇佣军多半是来自法国外籍军团和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的老兵,不甘平庸生活的他们通过种种途径来到非洲,将战斗经验传授给当地的政府军或反叛武装。有些人并不满足于教官的生活,干脆直接加入到战争和杀戮中去。他们当中大多数是被高额薪酬吸引来的,而有些则是出于对战斗生活的留恋和狂热。
影片开头便赋予观众一种悲怆、
宿命的基调——哀叹但激昂的主题歌将我们带入了非洲的版图:无助的妇女,惊恐的儿童,告诉观众故事将要发生在战火、瘟疫蔓延,悲苦且多灾多难的非洲。这使观众一开始便被这种残酷、悲怆的意境所感染。
影片影射了一个非洲小国的命运竟然可以操纵在某些大国的手中,一份交易一份合同就可以决定一个国家元首的合法性,而为了省掉一笔已经不必要的支出,也可以把50个雇佣兵和被营救的人质抛弃在非洲广袤而恐怖的原野,让他们有去无回。这不仅揭露了资本家的冷血和人吃人的丑恶嘴脸,也暗示了政治斗争本就是只有永远利益,而没有永远朋友的残酷性。应该说,本片虽然情节曲折,场面火爆,具备了现代战争动作电影的一切手法和桥段,但本质上本片却是一部关于军人宿命、战友情谊、政治阴谋还有背叛的颇具哲学意味的严肃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