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看法的产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如今网络小说和影视作品的误导。在如今各种都市类网络小说中,买凶杀人的情节比比皆是,流程甚至简单到了只要到某家酒吧/黑市,就会有人出来接单,给出目标信息,把价格谈妥就可以了。这么想想确实和去菜市场买菜没什么区别。而在一些影视作品中(内容多为古装/谍战/都市犯罪)也出现过买凶杀人的情节。比如说最近话题作品的《人民的名义》,陈海便是在祁同伟的一手安排下遇害。而《余罪》中也有光头仔被郑潮买通去监狱暗杀傅国生的情节。在各种各样的文艺作品的宣传下,很多人便相信买凶杀人很简单,只要你有足够的钱和权,买命和买菜是差不多的。
其次,是当今部分国人对中国目前治安环境缺乏安全感。从前段时间“聊城辱母杀人案”前期一边倒的舆论态势可以看出来,群众对警察能否履行自己职责抱有强烈的怀疑态度。而各地出现的“警察打人”“政府强拆”这类新闻对群众不信任政府能够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的态度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缺乏安全感,对中国治安缺乏信任,自然容易被文艺作品以及谣言误导,认为买凶杀人很简单。
还有一部分责任,我认为要归到部分网站的编辑上。比如说我们能经常看到一些买凶杀人或是手段残忍的案件上网页头条。不过这也怪不得他们,毕竟说起犯罪类新闻,还是这种比较能吸引眼球。但是在这类新闻的集中轰炸下,群众认为买凶杀人就像菜市场买菜那样简单也就不足为奇了。
《今日说法》我看了9年。见过各种杀人案,也见过各种杀人犯。发现无论身份的高低,金钱的多寡,他们在杀人时通常会选择自己动手。
其实买凶杀人是极小比例的犯罪案件。一是像杀人这种罪重的事,必须要行事机密,多出一个人反而多了出事的风险,相比于让别人动手,很多犯罪者更宁愿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第二就是你愿意买,也没有人愿意卖。毕竟在严密的监控系统和高超的侦破手段的今天,犯了杀人这种重罪,绝对不可能全身而退。在一切皆需要身份证登记以及通缉照片能够迅速下达到各地的中国,杀人者要面对的,恐怕就是落魄,并且很快便被刑警打破的逃亡生涯。
首先,相信雇凶杀人就像去市场买菜一样简单的人一般都是那种本本分分,没事儿看点武侠剧、神话剧来平缓一下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烦心琐事的人。
要说这种信念的来源,归根结底还是多亏了我们的古装剧。因为最多的“雇凶杀人”都是古装剧里面产生的,桥段就是某王公大臣居心不轨、残害忠良,在某大佬指点下得知某不为世人所知的地下组织,问如何可为其所用,价高者得。
以正在热播的《楚乔传》为例,宇文怀为了趁宇文玥寒疾复发之际害死他,于是便找来了“往生营”的一大波杀手,期间并无任何讨价还价,人家这种不为世人所知的秘密基地哐当一下就被找到了,而且这种掉脑袋的大事儿人家眼睛都没眨一下也不问目标就去了。
但其实这种行为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少的,“雇凶杀人”首先你要有足够的钱,但是你要有足够的钱了,生活富足,又有多大仇让你去承担这种风险呢?其次你还要有合适的人,现在生活条件整体都还不错,哪有人愿意放弃安定的生活去做这种残忍的事呢?最后,就是你还要保证不被发现啊,可是现在的科技这么发达,漏网之鱼不是没有,可是每当警笛长鸣的夜里你是否还能安心入睡?当你生病时你敢挂号?
所以一般来说这种行为都是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而生的,而观众身临其境之感总会带来一些思维偏差。有的时候,总以为自己能凝神聚力把杯子移动,但最后还是屁颠屁颠的去倒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