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轮》有可能是吴宇森导演目前作品里女性角色最多的一部电影,并且,与以往男性角色热血沸腾豪气冲天的影片主题大为不同的是,这部电影试图正儿八经地谈谈爱情——号称“史诗般的爱情”。这大概可以视为吴导在某种程度上的转型,众所周知,爱情这东西以前也在他的作品里出现过,只是这些出现往往都很尴尬,要么是因为剧情所以爱情,要么是枪林弹雨为主男女恋爱为辅,总之,没有哪一部电影给了爱情绝对当家作主的机会(即使是《纵横四海》、《碟中谍2》、《赤壁》,也没有让爱做主的意思)。
而这次,吴宇森导演试图用一个颇为巨大的野心来用影像谈一个宏大的爱情,被包装成“中国《泰坦尼克号》”的《太平轮》犹抱琵琶半遮面,已经上映的上集《乱世浮生》在谈情说爱方面干得怎么样呢?两个小时的上集摩擦之后,我们不得不在对吴导报以尊敬之情的同时,如实地回答上述问题:干得不怎么样。倘若上集《乱世浮生》的重点是落在“乱”上面,那这部上集显然执行得不错。但实际情况并非这样,就上集本身而言,为了颇为费心地交代《太平轮》的故事背景,它更像是上船(此处没有后鼻音哦)的前戏,与大多数浪漫情调居多的前戏不同,这个前戏有点长,还有点硬。多数情况下,长又硬本来是件好事,但在这部上集电影里,却不那么招人喜欢。这部上集电影看起来是在描绘一个乱世、勾勒一段浮生,实际却是类似书籍楔子一样交代一个故事背景、引出一个悲剧事件。
追求细节是一种美德,但细得有点啰嗦就未免有些失了格局。对于这类史诗题材,如何把时代、家国的纷乱与个人情感的小我调和好,需要的是大格局,而非略显乱了阵脚的拼凑。或许是出于商业考虑,或许是出于厚度考虑,无论如何,有一点大概会是这样:上下集不是一种有风格,而是赚得没风度。前戏过长并不会触及电影质量的底线,大不了多进一次影院,只要质量过硬,让它站着把钱挣了也无妨。郁闷的是,它硬的不是地方:没有质量过硬,只有爱情生硬。影片爱情的生硬并非在于教主一如既往出戏的硬表演,
而在于三条爱情线的不自然。这个不自然换成某种流行说法,大概就是不接地气:三段爱情无论在发生阶段还是在发展阶段,都带着一股浓郁的“为了爱情而爱情”的味道,像是强塞进去的情感,发生得刻意,发展得随意,不自然,略生硬。我们要对吴导抱恙还坚持将这个故事搬上大银幕的努力致以敬意,但也不能就此回避了吴导在拍爱情片与动作片上所存在的距离。大概是吴导拍惯了男性荷尔蒙激扬的动作电影,乍一拍谈情说爱为主的电影会有些控制不够。
动荡时代下的爱情注定掺杂太多的悲伤与无奈,个体的情感在时代大流的裹挟下更多的是一曲曲悲歌。吴宇森导演试图以小见大的表现这样的乱世爱情,却并没有很好的把控大乱世与小人物的情感,让几段爱情在悲怆的历史背景中显得生硬而尴尬。然而,正如吴导一贯所擅长的大场面调动一样,
《太平轮:乱世浮生》的可取之处也恰恰在于对宏大场面的表现。影片一开始就来了一次磅礴的战争场面,令人热血沸腾。最后阶段又来一次惨烈而悲情的战争场面,令人叹惋唏嘘。教堂、鸽子、枪火、男人,吴氏暴力美学依旧让影片惊艳生辉,甚至有些喧宾夺主。磅礴大气又不失沉重的配乐也让影片增色不少,尽管若干演员的表演依旧用力过猛,却并没有太过拉低影片水准。唯独就是爱情,让这部电影的上集留下遗憾。如果真要冲上去试图充当“中国的《泰坦尼克号》”,老老实实的像那部经典一样谈好爱情,或许会有名不虚传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