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沈腾在穿越后摆脱掉妻子马丽,成功娶到“女神”,却止不住回忆起他与发妻的种种往事,他才明白他内心真正想要的,而表现出这段温情暖意的,恰恰是暖气片漏水、手动冲马桶这样的搞笑往事,笑过之后,终究沧桑。所以当沈腾最终做出一个看上去最不合理的选择时,在观众眼中,这恰恰是最合理的。
所谓的悲喜结合、笑中带泪,还不都来自于生活?《夏洛特烦恼》的煽情,是属于中国人的煽情,结过婚的看到结尾更能会心一笑。因为真正的情,根本不用煽,它就在某个地方等着观众,观众笑到那里,心里突然duang的一声,中了招,这才叫笑中带泪。
在《夏洛特烦恼》中,能够记住的最好笑的笑点,基本都和角色和情节有关,也就是说:笑点是跟着人走的。除了沈腾自带穿越梗,马丽浑身是梗之外,孟特的“少女心”;张扬的角色互换(从小弟到岳父)梗,以及极具本土特色的王老师所创造的一系列笑料都不是盖的,连夏洛妈妈这种过场角色,在办公室和校长互撕的段落都非常好笑。
这或许应该归功于开心麻花团队长年舞台喜剧的经验,即所有的的喜剧笑点和情节都不是生搬硬插,它必须力足于整体故事的结构和每个人物,再于此基础上设计推动情节发展又具笑点的环节。等到把故事和人物全部推出,演员很自然就把笑点演出来了,所以观众其实不是被搞笑的,是被逗笑的。
和原话剧相比,故事相对简洁,所以少了一些舞台剧的笑料,但也加了不少新料,而且都是观众能够get到的,当然最幸运的是,中国好声音那个烂梗总算没在电影中败掉观众的胃口。
喜剧的最高标准是什么?或者说,怎样才是一部好的国产喜剧?
《夏洛特烦恼》非常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那就是:好笑。
当我看到预告片的彩蛋里,穿越后的沈腾仍叫马丽“媳妇”,让马丽心花怒放,爆发招牌式的“魔性笑声”时,心里其实是担心的,毕竟,从成功的话剧到好笑的喜剧,成功的概率不高,舞台上过度的夸张很容易毁掉一部喜剧,凭什么开心麻花就能够成功,更何况他们拍摄的是穿越这个几乎被拍到烂的题材?
可是沈腾和他的团队的确做到了,并且做得很高级。比起目前很多喜剧是把网络段子塞进电影里逗观众笑,开心麻花创造或者说至少保持了自己的喜剧方式,除此之外,它还做到了感人——用最不生硬的方式。
《夏洛特烦恼》不是什么喜剧经典,可它配得上“喜剧”这两个字。在这个浮躁的中国电影市场上,它还对得起它的观众。
我们还能要求他们什么?
还好,开心麻花在影院里把观众搞笑了
在一个全民逗比的时代,喜剧恰恰是最不好拍的,开心麻花无数次在小剧场里把观众逗笑之后,终于准备在大银幕把全国观众集中逗笑一次了。
没有人会怀疑开心麻花团队搞笑的功力,如果他们都不懂搞笑,中国就没有多少懂搞笑的人了。
现在的问题是,他们能不能用电影把观众搞笑。
故事很简单,沈腾饰演的“窝囊废”夏洛,因为一场意外重返高中时代,其实就是一个屌丝逆袭走上人生巅峰赢取白富美想想都有点小激动的故事。它其实盗用了盗梦空间的概念,但是很聪明地引入了朴树许巍的各种金曲,再一次,和大鹏一样,我们听到了古惑仔的主题曲,这些元素和那首《相约98》,一起,既构成了影片笑点,也迅速带领观众回到了那个时代。
其实,现在让我在看再写,未必能写出这些,虽然不见得有多好。
已忘却当时看的心境,只记得买票时只有我自己(微信买的),可是现场却不少于20人。而且貌似只有我一个是一个人。
由于有旁人,看到搞笑的地方也不好意思,放肆大声笑;泪点也努力控制,不至于太夸张。
大概就是由于那种有所顾忌、有所忌惮、小心翼翼的感觉,总觉得浑身不自在,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去看电影的欲望了。
只看得到笑容,让人感动,梦不空,这大概是每个人都会希望拥有的吧
可事实难如意,老话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我们能做到或者说可以选择的,大概就是想想那剩下的一二了吧。
时间久了,会习惯一个人,事少估计是很大一部分原因吧。
可是也许那只是因为没有遇到对的人吧,因为遇到了,事多应该是甜蜜幸福的一部分吧
嗯,早晚会遇到的。
可是,话又说回来,太晚的话,和缺席又有什么区别呢??!
愿看到你遇到对的都是最好的时刻。
搜朋友圈发现:去年有很小伙伴都看过这部电影。数了数不少于20人。大概是今年加好友较多的缘故吧。
主题曲《一次就好》被提及的次数最多,这是当时我单曲了许久的歌曲,很不错。
大概就是这样了吧, 在雨棚写着, 下着雨,淋的潮湿的衣服,在这季节,提醒着我:冷了,照顾好自己吧。感触还挺多的。
就这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