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是DC正义联盟系列电影的第二部,第一部是《超人:钢铁之躯》,两部都是由施耐德导演。钢铁之躯讲述的是超人是如何从氪星来到地球,认识到自己的真实身份,打败了佐德将军,加入星球日报成为一名记者,是超人的前传。正义黎明讲的是蝙蝠侠和超人如何狭路相逢,相爱相杀。神奇女侠也加入战斗,打开了未来正义联盟的续篇。接下来一部就会进入正义联盟系列电影的正片了。
人物刻画浮浅,我机智的大蝙蝠全毁了!看完这部电影,会发现超人和蝙蝠侠的性格好像没区别,超麻麻和路易斯的性格也很像,好多人都很像,为什么呢?经过一番思考,我发现电影里不管正反人物,无论主角配角,所有人说话的节奏都一样,无论开心、悲伤、焦急,每个人都是一副销魂脸庞和舒缓的四三拍对白~背景音乐更是如舒缓的美国国歌般抽离,人物仿佛打着四三拍边唱咏叹调边跳芭蕾~啊啊啊~这特么就是一部MV啊~ 再说我大蝙蝠,在诺兰的世界里,是多么智勇双全,看破世俗,洞悉一切!再看看屎耐德版,只是因为救小姑娘时看到天上有个飞过的红裤衩,就誓要干掉他。试问这是我大蝙蝠的智商么?当年我大蝙蝠是如何智慧地试探哈维丹并和他成为好友?我大蝙蝠从来只有错信坏人,木有烂伤好人。而且你不知道我大蝙蝠不杀人么?我大蝙蝠怎么可能这么随便,未经调查就要治满脸萌相的超人宝宝于死地?小丑的诡计都逃不过我大蝙蝠的火眼,莱克斯卢瑟的小伎俩算个毛?
150分钟的电影50分钟浪费在细节上……
施耐德表现细节的能力真是惊人!看完电影很难不记住莱克斯卢瑟脸上的肌肉抽搐,估计导演挑演员就是看了这一点是吧。话说看完电影,完全没感觉到莱克斯卢瑟这个角色的冲击力,只是觉得他智商是硬伤,塑造出这种反派更是在嘲笑观众的智商。漫史上是拿这个天才科学家和我大小丑相提并论的好吗?可是施耐德愣是把他拍成只会脸部抽搐的小混混了。还有拿着一颗红色糖果娇羞地塞到另一个男人嘴嘴里,这个镜头持续了好几秒,这是想把莱克斯卢瑟搞成耽美派美少年之恋还是怎么个意思?人类天才地球球长就这么被毁成了一个脸部抽搐智商不足神经衰弱的小渣仔了啊~ 除此之外,还有天空中的飞尘、吸尘器在大厅转来转去、女主在水里游动,超人假死抬棺材就抬了好几分钟……我说150分钟的电影就是这么凑出来的?莫非这电影也是像芈月传似的,多拍几分钟能多拿毛毛?
电影叙事如隔岸观火,有许多问题有头无尾。
看了钢铁之躯之后,我对施耐德的讲故事能力是失望的。不过隔了这么多年,还抱着一丝幻想希望他能有进步。超人故事里涵盖的内容其实很多,比如人类如何接纳异族,爱情、亲情、人性的选择等等,虽然故事里都有,但施耐德都没认真探讨。
比如有一个情节,莱克斯卢瑟趁超人在国会时引发爆炸,明显是要栽赃超人,不过这个情节就截止在一场爆炸的火焰中了。爆炸造成了什么影响?死人没死人?人们怎么看待这件事?对超人有什么影响?对后续剧情有何影响?情节点丢出来之后,如过眼云烟,戛然而止,施耐德啊你考虑过观众的感受么?
看完后就觉得整部电影就好像无数个情节点堆积起来的,而相互之间的联系又若有若无,就像一个没融合起来的大杂烩一样,让人消化不良。如果不回看漫画故事,单纯靠看电影,这个故事基本上可以当选“我脑海中的橡皮擦”。
台词特么是在作诗么?
还是那句话,人物就像行尸走肉,一张口就是四三拍的咏叹调。镜头缓缓的,如诗如画,感觉每水珠滴滴答答的声音都能听见,天空中鸟飞过的羽毛摩擦都能感觉到。可这样对建立正义联盟有什么积极影响呢? 有一句台词好像是导演刻意表现的,说了好几遍。是莱克斯卢瑟说:有权力的人没知识,有知识的人没权力,有权力没知识,有知识没权力……知识和权力无法并存。这句话被导演截取下来,用了很长一段特写镜头,感觉导演好像想要说明些什么。但是仅用这种对白的方式,又没有情节论证,给人的感觉就是不知所云一头雾……这种讲道理的方式会不会有些低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