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这个电影实在我的大学课堂上,是我们的哲学老师放给我们看的,当时我们还感觉奇怪不好意思看,为什么要给我们在课堂上放同性电影,后来看了之后才了解,这部电影拍出了一般电影没有拍出来的感觉,是一部当之无愧的经典。
在历史环境下的同性问题。影片主要讲述了1963-1981年间美国的历史,当时的同性问题并不能让人理解和认同,在恩尼斯小时候就看到有的同性恋人被别人发现后,用石头活活砸死的场面,这说明当时的同性恋,是不能为世人所接受的,而杰克和恩尼斯的恋情同样的也是不能为周围的人所理解的,这是当时时代下的现状也是不可改变的思想的,后来杰克的身亡也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
画面。这部电影一开始就给人一种很压抑的画面,一辆车闪着微弱的光在黑夜的大雾中穿行,让人感觉很迷茫,找不到方向,一如本片中的两位主角的心里。当画面投放到断背山时,完全不一样了,雪山,羊群,阔大的绿意,一种宽广又孤静的意味扑面而来,这也暗示了两位男主角在断背山的生活是安静到寂寞的,也为后面两人发生不一般的感情埋下了伏笔。
音乐。音乐是各个电影里都不可或缺的因素,它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也能显示出故事中人物的心理脉络。同样的在《断背山》里的音乐也起着这样的作用,与其他的热烈的音乐不同,《断背山》里的音乐都是比较低缓婉转的,让人听了有一种内心的宁静感,导演在选背景音乐的时候真的很用心,每一段音乐都表现出了主角人物的内心写照。
细节细腻。很少有同性电影能拍的这样生活化,细腻化的。还记得杰克和恩尼斯的初次见面吗,恩尼斯在门前踌躇,杰克看到恩尼斯之后,就到车的后视镜里照照,洗洗脸,剃剃胡子,保持最好的一面给心动的人,这像不像两个异性互生好感,所表现出的那样。
两人真挚的感情。如果说他们两人从夏季结束后就没有交集的话,这部电影不会流传成经典。在几年后两人的生活都稳定之后,杰克寄了一张明信片给恩尼斯,说是将会路过恩尼斯两人曾生活的地方--怀俄明州,这一下子点燃了两人之间久未点燃的烈火,两人一见面就是情人间才有的激吻,后来的十几年两人经常在断背山见面,如果不是心里真的有对方,这段恋情不会持续那么长时间。
还有就是当杰克死以后恩尼斯来到了杰克父母处,在杰克的柜子里发现了一个衣撑上挂着两件衬衫,这两件衬衫是两人穿过的衣服,杰克的那件包着恩尼斯的。这让恩尼斯和观众了解到杰克是如何的爱自己,后来恩尼斯将这种爱发展到女儿的身上,让这种爱得到深化。
有人说一部电影拍的怎么样主要是看他的大的方面是剧情主题和大环境下的时局,细节方面是人物的细腻的表情,动作,景色,和音乐,这些《断背山》都做到了,而且做的很好,这样它怎么能不经典呢。
首先这些演员演的太好了!我当年看这电影,不光被西斯莱杰和杰克 吉伦哈尔两位男主的演技深深蛰伏,更是被两位女主米歇尔威廉慕斯和安妮海瑟薇的表演所震撼,西斯莱杰影片中的妻子竟然就是生活中的妻子,两人表演张力十足,而且当年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演员,有些情节还很超前大胆,我很佩服他们为表演所付出的努力,如今昔人已逝,更让这部电影成为难以复制的经典。
第二是导演拍的好!华人的骄傲李安导演,不愧是获得国际大奖的导演,这部电影是典型的美国片,一个东方人视角拍的,让全片呈现出细腻、唯美又心酸的调调,影片中主要展示美国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西部牛仔的生活,取景瑰丽大气又给人隽永之感,丛林、雪山、羊群、木板房、牛仔装备、老式车……情节冲突多样,年代跨度大,也考研导演的功力和演员的演技,我一个不太了解美国文化的老外,别的看不懂,但人物间的内心矛盾我能感受到,感动到了我,看到那两件套在一起牛仔衬衫在那,甚至让我流泪,这就说明电影拍的成功了。
第三就是音乐好!一部好的电影有个好配音至关重要,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不多说,看电影的时候你听就知道了。
第四就是对于同性恋这一群体的更多理解和尊重,这部电影和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一个认知,看过这部电影,我更能理解同性之爱,准确的说是更能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爱,我不会觉得真正的同性之爱是恶心、也不会拿同性之爱去调侃戏虐,它和世间任何一种爱一样值得被尊重和祝福。
个人所见:一个是01年的蓝宇,一个是05年的断背山,虽然处于一个时代的影片,但是社会大环境却差距很大。如果非要给两部影片评个高低,个人觉得无疑是断背山。一、剧情:断背山情节冲突,情感发展自然;二、画面及配乐:这不用说了,肯定是断背山;三、演技:断背山看完,我们会觉得这两个人本来就是相爱的吧。蓝宇的两个人确实做了多少心理建设才拍完整部剧。蓝宇会被奉为经典,何尝不是因为此类影片是国内先驱呢。但是我相信看过断背山的人,无论男女,都会触动,压抑的深情,无望的索求与付出,不正是隐射了人类挣扎的情感,而无关于男女吗。蓝宇说的是两个男人之间动人的爱情故事,断背山表达的是不为世人所容的无奈,爱而不能的绝望,回不去的美好。蓝宇是为别人的故事感动,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