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上来说,对没看过原著的我,《狼图腾》有着一个完整而逻辑清晰的漂亮故事,却搭配上了拧巴甚至想让人把他从银幕里抽出来揍的失败角色。据说原著虽然有着更大篇幅、观点更强烈且争议更大的议论部分,但主角陈阵是非常立体且具有充分行为逻辑说服力的。而电影中那个由冯绍峰扮演的陈阵,则成为那种自以为爱护小动物的暖男、实则是残酷生存环境里不可理喻的作男,一次抄近道就被开悟觉醒,几番与蒙族阿爸的心灵鸡汤就淤泥不染。紊乱了生物链的他,却还偏偏以实践创新的说辞,得到生产队领导莫名其妙的器重,有了继续作死的保护伞。而窦骁饰演的知青小伙伴,除了一场羊群里与蒙族姑娘的野合戏,用以表达时代的压抑外,全程只是打酱油角色。反倒一开始招人恨的生产队主任,说出草原上的大实话,“做领导不是要被人喜欢的”。
不过,或许得益于让.雅克.阿诺确实是善于营造自然美的野生动物好朋友,或许是已知的生态悲剧宿命感,较为失败的人物塑造,却没太影响整体的故事情节发展。小狼的憨态可掬,让影院里的姑娘啧啧称赞着,“这确定不是哈士奇吗?”;狼群逐军马的盛大场面以及随后冰面上雕塑般的群马,漂亮的传达出这种群攻性野兽的智慧,不但能把食物赶入天然大冰箱,还能为自己的小狼崽子做好来年的食物储备;黄羊与狼、外来人与牧民的矛盾,随剧情推动,渐成为决定生态命运的关键因素。
精彩故事与失败角色的反差,不知道会不会有着创作割裂的原因。总感觉大导演让.雅克.阿诺像他以往的“动物世界”系列作品一样,实在太热爱狼群,就只负责花好多年时间让驯兽师把野兽调教出色,保证它们可怕或可爱的动作,以及呈现激烈进攻或被猎的场面。至于知青的心灵成长以及要不要和牧民搞对象,你们中国人类的琐事不关我事。幸好,配乐大师詹姆斯.霍纳灵动的乐声,像是时而轻抚过野茫茫一片的风声,时而像蒙古包套马杆顶尖处飘扬着的狼皮,总能或舒缓或紧张的,在人群与狼群的转场中适时出现,颇为醒神。既继承了他自己配乐名作《燃情岁月》的宽广致远,又从同行约翰.巴里的《与狼共舞》那里学到了呼啸与旋律的完美融合。
电影《狼图腾》的镜头表现很美。几乎每个镜头是一幅画卷。知青刚入蒙时的一望无际的草原,远处灰白色狼的特写镜头形成鲜明对比,这是草原独有的美景。
电影突出表现了狼和狼群的凶猛,狼在出击黄羊前流涎三尺,天边漂浮着狼一样的火烧云。人趴在茫茫雪原上,白雪、黄皮衣、结满冰碴的胡子绒帽,画面的冲击力极强。
人们偷黄羊时,远山上狼群怒目圆睁的双眼,此时埋下了人狼之祸根,同时内心隐痛,我更倾心狼的愤怒。
这部电影最震撼的是那场马、人与狼群恶战。马蹄踏翻狼,狼撕扯马后满嘴马鬃,真是人仰马翻,配合背景音响,看的我热血沸腾。次日晨辉下,马惨死冻于草原上似一座座雕像,远景拉开像是马儿的悲壮群雕。瞬间的宁静更衬托出人与动物的悲伤。此处的泪不知是为人?还是为狼?
看电影是在午夜十分,宏伟壮观的人与狼共生共息的画面震撼着心灵,牧民敬仰狼群但是又限制狼群的过度侵占,狼群在和牧民的不断斗争与合作之中,繁盛着自己家族,而冯绍峰饰演的陈阵坚持要救一只本应被处死的小狼,在饲养过程中陈阵一下又一下与毛茸茸的小狼崽对吻镜头中渗入观众的眼帘和骨髓,
让观众深深地感到,原来人和动物的和谐相处可以这样的宁静,人和自然的和谐之美在于彼此放过。与此同时,在另一群牧民的滥觞无度中,草原,黄羊,狼群,牧民,终于失去平衡,让人自食恶果。这一刻,人是渺小的,顺应自然才是生存之本。 这部电影的画面之精彩,大大超越了许多的电影,大面的狼群追赶,人狼厮杀,狼群狩猎,马群冰冻都不断的震撼着观众,在观影之后不断回味联想,是少有的人与自然平衡,关注生态的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