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几乎把这部电影的场面做到了极致,堪称恢弘瑰丽,大气磅礴,单是开头“通天浮屠”的CG场景就令人叹为观止,大唐气象可谓呼之欲出。影片最后这尊“浮屠”的倒塌也是一场难得的视觉盛宴,真是倒也倒得惊天地泣鬼神。如果单纯从视觉角度衡量,《通天帝国》可以说是今年最具大片气质的华语电影。只是我以为这样一个极尽华糜的背景下发生的这个故事实在没多大意思,不免让人心生“形式大于内容”之感。有不少人对《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等以“视觉”唬人的电影极尽嘲讽之能事,但我不知道《通天帝国》与之相比又有多少不同呢,意义就更深远吗?这样的观点肯定是要得罪不少徐克迷的,可我始终认为徐克费了这么大劲讲了一个有武而无侠的故事多少有些小题大做。
作为相差一天前后上映的两部“武侠”电影——当然徐克认为他这次拍的不是标准的武侠片——无法不让我们拿来做比较,谁叫徐老怪是新武侠电影的宗师呢?虽然在武侠电影领域徐克比吴宇森更有号召力和说服力,但是吴宇森在吸收了苏照彬的编剧能量之后,在淡化了故事背景,减少了不必要的枝节之后,以小见大地讲述了一个新颖的武侠故事,真有剑走偏锋出其不意的意思。反观徐克则不惜把故事放置在一个真实的历史背景之下,并且进行了大量的技术铺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后却讲了一个与宏大的历史背景相比有些不疼不痒的“侦探故事”。如果比较两部作品的人物,《通天帝国》的人物更具有漫画色彩,但也更呆板一些,外在的装饰远大于内心的塑造,这恐怕也是徐克电影的一贯风格。
狄仁杰、静儿和武则天之间的特殊三角关系,其中狄仁杰与静儿,静儿与武则天的情感戏为明线,而狄仁杰与武则天的暧昧关系为暗线,所谓暗线就是此线只是暗示,点到为止。若说第一副线就是剧中人物的感情线,那么第二副线就是人物间的斗争线,武则天与李氏皇族间的政治斗争,还有狄仁杰与这二者间的复杂关系和矛盾。另外,围绕着一主二副的线索,又延伸出不少支线,如裴东来与上述各人物间的关系,又如沙陀跟他们的关系等等。
我想,那么多情节线索,那么多剧情内容,需要导演有个明确的拍摄思路。《狄仁杰》最大的失误,便是主线没有自始自终占据影片的主要位置。特别是影片结尾处,它已经成为次要的,无足轻重的情节。反之,狄仁杰与武则天的关系副线,再有之前与静儿的生死离别,都成为暂时的主线。这种喧宾夺主的拍摄手法,看似养眼感人,实际上是对影片的连贯性造成极大的伤害。这部电影片长近2个小时,情节叙事空间理论上应该很充足,由于剧情内容太丰盛,主副线没有层次感。因此,直到剧终,我总觉得好像还有不少情节没有交代清楚。剧中有些人物的言行缺乏前期铺陈,显得有点唐突。例如沙陀对武则天的反叛,还有裴东来对狄仁杰的尽忠。或许,我的要求太高了,关于这方面也是各人有各人的意见和看法。我只是表明自己的想法,不代表其他人的观点。
徐克为《狄仁杰》灌注了一种十分摩登的创作思路,超时代笔触比比皆是:超声波诱兽设备,猫爪攀岩工具,用振动探测物体结构的亢龙锏,“恐怖分子”用毒气、鳌皇海怪攻击,大理寺犹如特工组织, B级科幻片般的中蛊变怪兽,而武功成为一种超能力似的存在,飞天遁地全由CG动画代劳。至此,马的疑问也有了答案:徐克剥离它们的动物属性,物化为一种交通工具,前者是汽车,后者则是潜水艇。 物与功能的不一致,在各种类型的电影里比比皆是,带给人的观影体验却不一样,有些给人的感觉像鬼片,有些让人觉得“挺科幻的”。
是什么样的错位,能够带来后者的区别? 科幻电影有一个分支叫蒸汽朋克,以古老的科技来展示当代甚至未来的功能。当狄仁杰的马不再是马,当唐代的“科技成果”可以媲美当代,《神都龙王》(及前一部《通天帝国》)具有了与蒸汽朋克相仿的精神内核,可以称之为“大唐朋克”。这种特立独行的古装美学风格,归根到底,如上一段所述,是时代背景与文明进程的不统一,是物品的功能发生了偏移,确切一点来说,是中国古代哲学中“体”与“用”在技术逻辑上的错位。“体”是承载规律的那个实在本体,“用”是外在的表现。
《狄仁杰》距离经典只差一步。本来,如此亮眼的故事情节,如此华丽的电影场景(包括构思巧妙的武打动作),如此强势的人物演绎,《狄仁杰》理应成为一部足以代表华语电影最高水准的杰作。很可惜,因为剧情叙事的混乱,它最终与“经典华语片”擦肩而过。
作为观众,我们常常抱怨和批评某些华语片只有场面没有内容,最典型的如陈凯歌导演的《无极》,又比如张艺谋导演的《十面埋伏》。电影的剧情故事好比人的大脑,镜头画面好比人的脸面。一个人看上去漂漂亮亮,但通过大脑说出的话,做出的事却很愚蠢弱智,这对其他的关注者来说会形成极大的反差和失落感,有场面无内容的电影,观众们对此类影片的观感也是这样。不过,与之相反,剧情内容过多过密,主次故事线索混杂。其结果便是观众们看完影片后如坠云雾中,观影思绪不是很清晰,尽管看得眼花缭乱,倍感兴奋刺激,但事后回味时,却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缺憾感。可见剧情单薄固然不好,剧情过多过杂也未必是好事,关键是怎样去调配和舍取。《狄仁杰》的故事主题是反对与支持,忠诚与背叛。其主线是狄仁杰查“焚尸案”,这是贯穿全片的支柱性线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