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我在大学期间参与短片竞赛时,导师给我们说过,无论以后拍摄任何片子,都要切记主题先行,不要一开始就想要表达你的思想有多么内涵,多么牛逼,而是要先思考一个怎样吸引观众的故事,如果你的故事不好看,那么再好的思想也得不到表达。回过头来看这些年许多中外合拍片的扑街,无不是犯了这么个“主题先行”的套路,都是在立项之初先考虑中国元素占多少,外国元素占多少,然后根据这个比例往里面塞人,塞剧情,而忽略了中外文化不同所导致的各种矛盾以及观众的接受能力。反观好莱坞的几部中国元素的动画,倒是非常成功,譬如《木兰》,《功夫熊猫》等。现在回头看看,我觉得这些成功的作品至少做到了一点:从中国文化/元素中提取符合全世界的普世价值观,然后将这些价值观融入到通俗的故事剧情中加以演绎,使得这个故事能为全世界所接受。能为全世界所接收的文化才能成功,才能传递出去!如果不成功,什么弘扬中国文化都是虚的。《木兰》里,除了全世界所共同认可的善良,正直之外,迪士尼看重最多的可能是木兰的故事所表达的男女平等,男女平权的元素,符合现在西方崛起的女权主义。这些从好莱坞近年的女主电影就可以窥伺一二。从早前朱丽的《古墓丽影》,到《生化危机》,再到迪士尼公主系列以及DC的《神奇女侠》,marvel的《惊奇队长》,新版《古墓丽影》……现在的大女主电影已经越来越多了,而且都是A级大作,可见其影响力与日俱增。在这种情况下,《木兰》的真人故事改编估计与动画版相去不远,要知道中国已经今非昔比,这是好莱坞有史以来第一次选择了中国的“公主”作为主角,单这个话题已经足够吸引眼球,剧情即使中规中矩,也一样能保证票房受益。
章子怡在好莱坞摸爬滚打数年,和巩俐杨紫琼一起演日本艺伎。这就是当时最出色、最努力的华人演员可以够到的最高的天花板。如今看到刘亦菲拿到这种顶级资源,真的很感慨。她生在了一个好时候,好莱坞学会看中国人的脸色了。敢把“花木兰”这个角色给白人或者其他亚裔,中国票房分分钟扑街,在中国市场日益重要的今天,迪士尼必然不敢冒这个风险。刘亦菲能拿到这个角色离不开她的个人奋斗,当然也要感谢历史进程。花木兰并不是你们想象中的那种古装大片,是好莱坞眼中的中国片,对东方文化终究是有些差异性。而且如果按照旧版动画和已经上映的这些真人好莱坞电影来看,花木兰很可能会拍成歌舞片,要知道动画片花木兰的《自我》是一首非常经典的歌,迪士尼不会放弃这个情怀点的。而国内对歌舞片是啥待遇呢?基本没有啥大爆的片子,美女与野兽的五亿人民币已经是顶头了。所以这部花木兰,即便有刘亦菲的加持,我觉得在中国市场的票房撑死也就是10亿多人民币,当然如果票房真的爆了自然也得恭喜她。
我亢奋的不是“刘亦菲拿下花木兰”,而是“中国女星拿下花木兰”。要知道在“章娘娘年轻十岁”那个年代,完全不可想象华人女星能拿到如此顶级的商业资源,“花木兰”极有可能变成金发碧眼。不知道有没有人看过《降世神通》,一部美国制作的,具有浓厚中国色彩的动画片,当年在美国反响很好。动画制作者非常用心,认真考据并还原了中国传统文化,比如汉字,五行,功夫等。我上大学的时候特别爱看。后来拍了真人电影,超级期待有木有。结果电影一出来傻眼了,除了龙套以外全变白人,主角三人组一个赛一个的白,而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居然变成了印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