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这部电影导演花费了3年的时候时间,里面糅合了很多当下流行的元素,故事的主体还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但是不能发现,这一点也不像一部改编自事实的电影,里面的戏剧冲突太多太杂,人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实在是没有现实代入感。如果说女主角的矛盾心理让这个角色更加立体,让人倾向于相信这个故事原型的复杂性的话,最后的结局也毁掉了一切。
导师心脏病发,女主二次割腕,纯情少男在充满憧憬的路上遭遇车祸,这些巧合的炮火来的未免太猛烈了一些。当音响里传来公路上的急刹车的时候,我身边的两个女生不由得发出了一声叹息。我明白他们的意思,毕竟,这样的构造有一种导演编不下去了准备鸣金收场的感觉。不能说的夏天,有什么是不能说的呢?要我说这是一个隐藏的秘密:家庭不幸福的人最后都没有好下场……女主角家庭不幸,然后被强暴了还自残了好几回,在主角光环的支撑下才没有死翘翘;贾静雯饰演的律师家庭不幸,最后不仅输了官司老公也去了;难得有一个纯情的少男,肩负着对母亲和妹妹的责任,最后也成了公路游魂。所以啊,导演的意思是珍爱生命,远离家庭不幸的人吗?
这部《不能说的夏天》,它讲了一个大学校园里的性侵故事,完全就是内地现状的正在进行时。电影正撞上厦门大学吴春明事件,绝非偶然巧合,而是老天有眼。厦大事件七月份事发,拖了足足三个月,才给出一个不痛不痒的开除党籍处罚,简直是遭人唾骂。同样的事情,无非证明了类似案件在大学校园里时常发生。联系到吴春明常年作案,以及校方、学生和利益关联者的袒护,周围人噤若寒蝉。受害者申冤不成,需要冒着社会白眼,甚至反遭部分网友落井下石,实乃当代华人世界之怪现状作为处子作,王维明选择了批判现实的电影题材,准确说来,它更像一则社会新闻,那倒跟《阜阳六百里》的邓勇星有点相似。
王维明跟邓勇星一样,都从成功的广告圈跨入相对陌生的电影圈,但在上世纪90年代,王维明已经在杨德昌电影里担任过演员。《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里,他是眷村217的二把手,吃了Honey一记耳光。《独立时代》则是男一号,小明。《独立时代》有这么一句台词:最容易逃避责任的办法,就是装得跟别人一模一样。显然,面对《不能说的夏天》,我们不免要想当然,那么远的事情,又跟我们没关系,女学生还认为自己爱上了教授,当然可以置之不理。但事实并非如此。王维明显然不是想着颠覆小清新,不是想在绿色里面,加入血色与黑色。在大学性侵事件以外,他穿插了学运失败者和美丽湾运动,试图辐射到整个台湾社会。因为失败挫折,李教授把压抑痛苦发泄到了女学生身上,自甘堕落。因为无法阻止事情变坏,所有人都选择了习惯性逃避,反正事情已经发生了,再怎么努力,那也回不去了。正是这样的心理定势,以至于有些人会屈服于体制和权威,同流合污。就像女学生会天真地以为,也许教授是喜欢上了自己,再不然,她也感觉自己爱上了对方。问题就出在这里,本是正常的男欢女爱,但发生在这么不对等的师生位置上,不免是有蹊跷的。《不能说的夏天》告诉所有人,这是犯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