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庸总是放肆,但佳作就会克制。
所以,《后会无期》看不到炫技,也没有噱头。男神们被包裹在夹克和风沙里,女神带来了久违的美。大银幕上流动着雄性的魅力和极其阴柔的文艺范儿,泾渭分明,不知不觉的一百一十分钟,除了结尾一切慢下来,故事让位给情绪去煽动让你有些疲劳外。
这,完全不像是一个“纯女座”导演的处女作。
是的,韩寒的这部作品,是不那么花哨却仍可有回味的好片。而且,这是七月份乃至整个上半年,我在影院里看过的所有华语片里,最喜欢,也最舒服的一部。
谁是韩寒呢?他是同龄人。我依旧记得高考前班主任找我谈话问我是不是想复制韩寒的“新概念”作文模式,不参加高考?我嘴说“不是”,心里却想“是”。我那年投了稿,没选中,不知道是文笔真差还是路子跑偏,还记得那篇文章叫《相见不如怀念》。谁是韩寒呢?他活在我一整天读完20多万字的《三重门》里,至今我都喜欢的一句话是“文思如尿崩,谁与我争锋”。以及《像少年啦飞驰》里某人拥有小宇宙的描述,以及《零下一度》里对于时尚与火车的比喻。谁是韩寒呢?简言之一个会为小野带来最丰厚嫁妆的男人。在《一座城池》匆匆大银幕几日游后。某一日他发了微博,这个奇怪名字的电影成了谜。 好在后会无期,终有期。
你知道的,冯绍峰,钟汉良,陈柏霖,陈乔恩,袁泉,王珞丹和小林武史一起出现在一部华语片里意味着什么。何况还有客串的贾樟柯,红得发紫的邓紫棋,之后是十年未见的朴树。
比起本片音乐运用上的新意,人们很容易忽略那个躲在画面里的韩寒。这个故事的美妙之处就在于它的简单,你说故事无意义,还有王家卫更情绪。你说故事节奏慢,其实王小帅更碎片,你说故事无主题,还有那颗卫星在天上牵绊你。
这个故事,关于回不去的家乡的描述。不爱高考的韩寒却偏偏和高考一致了。高考课改几年,语文科目的主要矛盾即是“快速发展的科技与社会和需要保留的文化与传统”之间的冲突。这在《后会无期》里难道不是很鲜明的存在着吗?时代快得身体在冲刺,心却往往慢不下来。在东极岛,人人想离开,往西北去,旅行不顺利。想起黄舒骏《改变1995》里的神级歌词。“就怕天才又不够天才,坏又不够坏,人人都想离开,却不知何时能换骨脱胎”。有趣的是,冯绍峰扮演的浩汉哥就是这样,他闯世界,有经验却高不成低不就。偏偏陈柏霖扮演的江汉老师也险些这样,他惜红颜,有才情,但好在保留了一份真。所以前者导演韩寒给了他现实去碰壁说明现实之冷,后者编剧韩寒为了他续写了《甜蜜蜜》一般可以依靠的肩膀做结局,诠释爱情之温热。
所以说,关于这部影片。首先它的主题是OK的。“生活在别处,但是我们的生活可以有新路,年轻人,没有观过世界哪来的世界观……”巴拉巴拉巴拉没有小魔仙,面对广袤原野和一路风沙大只有大震撼。
那么,主题OK,技术OK,只要剩下的演员都赞,音乐又那么抢耳朵,估计一切就会赞。这个故事由人讲述,也讲述了人的一切。香港作家马家辉在《明暗》里说“当观众在离开电影院以后仍能感觉也愿意相信,地球上确实有这样的一个人物存在过或仍然存在着,并在心底暗问:后来呢,这个人物后来怎样了?还活得好吗?有后续发展吗?有随后而来的种种其他故事吗?”
我们不用跨越山和大海,因为你大部分时间,只需要想想如何冲破这人人山人海。我们也没有骄傲,只有易碎却不安的一切。我们更不用时时刻刻去哪儿,谁不爱旅行,但是走了一圈会发现平凡是答案。《后会无期》里,与其说看得见韩寒的才情,倒不如说看得见他用一部作者电影圆了绝大多数人的梦。
《后会无期》是一部让所有平凡如野草野花的我们,银幕下默默的也哭也笑的电影。 所以,这也许不是最坏的时代,但这应是最好的韩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