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团长我的团》里,这样一些地方我觉得是不好的。
1、没有把故事拍完。
《我的团长我的团》和兰晓龙的原著差别很小,可以说是对原著做了充分的还原。我就是在看完小说后,然后才开始追的电视剧。从我个人角度来看,电视剧并没有把小说的结局给拍出来,在小说的结局中,对炮灰团每个人的归属都做了细致的描述,我觉得这才是小说真正的精华。
可惜的是,电视剧并没有把这些部分拍出来,我觉得这是本剧最大的遗憾,也是最不好的地方。刚刚把观众的好奇心给激发出来,结果就草草的收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不过最近传出了拍续集的消息,也算是对当时观众的一个交代,能够把后面的故事讲清楚。
2、剧中充斥着大量的对白。
《我的团长我的团》与其说是一部电视剧,我觉得它更有话剧的影子,全剧有着大量的对白,过于探讨人性。对于那些没看过小说原著的人来说,看到这样的风格可能觉得会非常不习惯。这也是当时很多人批评这部剧的原因。
我认为作为一部抗战剧,对人物内心的剖析固然重要,但是也要注意观众的态度。在这一点上,《我的团长我的团》是有门槛的,它不是一部喜剧,它讲述的是一个悲剧的故事。这种讲故事的方式比较含蓄,需要观众花时间来琢磨。
3、全剧过于悲观。
《我的团长我的团》在中国电视剧历史上,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它讲故事的方式太独特。传递出的价值观并不和传统一样,它从小人物的身上,向我们讲述了战争的残酷,也暴露出它悲观的本质。它的价值观并不能为每个人认可,这也是不足的地方之一。
不辣哥:王八盖子嘀!
迷龙:我整死你!
孟烦了:你大爷的,
林译:猪肉真的不好弄了啦~
豆饼:秘龙葛~
康Y:有针线的没有。
蛇屁股:英国人投降又能怎样!还不是像我们开火。
要麻:补要热老子! 弄残尼
克虏伯:肚子痛。饿了
丧门星:逃不掉的。路边的石头像刀子一样锋利。
李乌拉:有中国的没有?老家辽宁锦州。别在那猫着,给我个痛快的!
团长: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唯一不好的地方吧,是孟凡了的爹。不是说角色演的不好,而是作为一名高知识分子,对全国抗日的认知程度居然不如平头百姓,甚至作为北平人颠沛流离至云南…而且是日占区的和顺镇,那么他是啥时候过去的?
我认为故事讲得不好,我们看电视的习惯是很简单的,从故事的开头到结尾这样叙述,中间尽量不要穿插别的东西,这部剧叙述得有点乱,就是你知道他挺好,但你不知道他演了啥。
个人观点,如果不加入颜色,那就更好了!游击队的和尚可以有,要知道敌后的游击队其实大部分是政府的,而不是我们认为的游击队只有颜色的游击队。
团长从缅甸带着残兵回南天门渡江的时候,有一个镜头里面岸边的假人太多了,几乎全是假人,但并不妨碍我对此剧的崇拜,最好的抗战剧,没有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