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恋》让张瑜一举成名,之前她只是一个演配角的二三线小演员,此片爆红一下子让她进入一线,一时间风头无两。但其实她的演技并不算高。在本片中,她的表演显得稚嫩、青涩,与剧中人物有一定差距。而且她的长相有些显小,略感缺乏风情。此外,由于编剧缺乏海外生活经历,对海外女子了解不多,把周筠这个美国生美国长的华侨女孩写的还是像一个中国内地女孩。甚至连说话都是内地话,张口就称耿桦为同志,不称先生,还说大陆解放云云。可以说除了海外华侨标签之外,演员完全没有表现出美国女孩的气质和谈吐。
郭凯敏演的相对真实一些,当然也未必算演的真实,而是他本色如此,比较纯吧。耿桦的形象其实是那个年代社会上大多数人心目中的好青年形象,这种人不爱说话,老实本分,爱学习,有理想,(七八十年的所谓学习就是学英语,显得时尚。)当时的作家(包括文青)受传统文化思想影响,信奉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认为男孩子只要好好学习,就会有漂亮女孩主动送上门,不用刻意去撩妹。所以很多文学作品都这么表现:男的木讷老实,女孩大胆主动。呵呵。不过,这种观念现在已经不行了,因为古时候讲究学而优则仕,只要好好读书,参加科举,考个举人进士,然后当官,金钱美女就会送上门来。直到改革开放初期,这种观念还行得通。
枕流石是公共景点,不是荒郊野外或者私人场所,你凭什么坐到哪里读书?难道不考虑会影响其他游客的观赏吗?虽然那时不像现在旅游景点到处都是人,那时人少,但这毕竟也是不对的,是不文明的表现。还有,后来两人重逢,由于激动和迫不及待,跳进湖里游泳相遇,更显得很浪漫,但其实更成问题,因为湖里还养着金鱼,应该是不允许游泳的,这显然也是不文明的表现,而且违规,应该抓住他俩罚款
。
虽然影片中的两个年轻人的表演腼腆、青涩,稚嫩,甚至有些做作,但也可以理解,因为这也表现了他们的单纯,那个年代本来就是一个纯真的年代,国家也好、个人也好,都是从年轻时走过来的,稚嫩从另一个角度讲就是有朝气。我很怀念那个年代,单纯,有点土气,但朝气蓬勃,充满理想。
但现在不行了,一个原因是金钱至上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择婿的标准只看金钱地位而不关注是否有文化。第二个原因是大学生不再包分配,学习再好毕业后也可能失业。第三个愿因是当官途径多样化,(有些话点到为止)。所以,书中不再有黄金屋和颜如玉,黄金屋里才会有颜如玉。不过这也符合另一条古训,就是金屋藏娇。
郭凯敏在本片中演得很木讷,我印象中他演的电影里木讷的就这一部,别的影片中都在耍小聪明,缺乏深度。这似乎更是他的本色,他后来的经历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
影片中有些观念今天看来比较落后。比如周耿第一次相遇是在枕流石,耿在那里读书,偶尔被周拍到,于是成为两人相识的契机,这个情节似乎很浪漫。但认真想一想,耿的做法是有问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