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很早就对选秀中的宣传伎俩十分感兴趣,出于好奇心,很多年前顺手加入了某快女的北京后援团qq群,发现这简直就是一个组织严密的传销组织,其中一些问题也实在难以自圆其说。
例如,为什么粉丝众多的一位选秀歌星,自己的歌友会却卖不出多少票?为什么贴吧和qq群会号召歌迷捐款,甚至不惜鼓动未成年学生群体剩下午饭的钱,甚至是借钱?为什么会有一些人第一时间就能得到歌星的全部消息,然后在贴吧中带头宣传,并开设淘宝店接收虚拟交易?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歌星的贴吧中,吧主究竟是谁,为什么没人见过他们?
曾有某报纸记者辗转加入了李炜后援会的QQ群,巧的是,那天正是李炜写真集预订的最后一天。在群上,不时跳出大量煽动并带有软暴力的文字,一边有粉丝在认购、登记,一边有高级会员充当的咨询员在训话,同时,高级会员还要求粉丝购买写真集后,就立刻退群,以方便其他粉丝再加进来。记者将其中的对话记录下来:
"还有9小时(距截止日期),还有1000本,大家可以吗?那些不说话的,都死了还是咋!那些不买的,李炜永远都不可能感谢你们!......"
说到这里,任何一个人作为旁观者,只要稍加阅读,就会感受到一种毫不逊色于传销的气氛在百度贴吧中蔓延。
一般的社会争端中,被攻击的当事人都会发表类似的声明,声明的最后呢,也都会格式化地加上一句“将保留通过法律途径予以追究的权利”。这句话说得多了,广大人民群众也就明白了其中破绽,翻译成再直白不过的话便是:你丫不就欺负我不敢告你么......我保留行么?
唔,说的太直白了,当然,稍作发散,就知道这句话既适用于娱乐圈,也适用于外交部。
最有名的方法被网友们称为“泣血体营销”。这个词汇出自百度武艺贴吧,“全国人民都在泣血”的贴吧。典型帖子标题包括“温州巡演不彪悍,武艺以后怎么办?泣血呼唤大家参与温州巡演”。这种营销方式往往伴随着战役模式。它诉诸的不是个人,而是一个群体。在这场战役中,每一个粉丝都被“武装”成了战士,这样做的暗含无非只有一个:为了某种集体的“胜利”,你必须不顾一切,你的懦弱带来的是所有人的耻辱。
另一种方法是辱骂式营销。这种营销手段有着不可思议的效果。辱骂产生的“羞耻感”往往能够让粉丝更加容易的打开钱包。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辱骂者的身份必须具有某种崇高感。另一个让人觉得可怕的事情在于:这些辱骂者究竟是谁?他们怎么会有如此多的时间,总是能在第一时间知道某位歌星的所有行程安排?
当然,辱骂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故而还会有“榜样与范例”。如果说辱骂的目的是带来某种群体中的“羞耻感”,那么范例的作用则进一步帮助羞耻者赢得平衡感。而逃离羞耻感的手段不外乎只有一个:钱。
一切一切,实在与传销无异。
对于很多年前的有关于闰土的非法集资私吞100万的事情,其中的是非曲直,疑窦丛生,与其说是难于发觉,倒不如说是不言自明。
方法很简单,你试试看在闰土的贴吧里把网友搜集的证据贴上去,一分钟之后就会被删除的一干二净。若你想搜索当时捐款的种种热帖,也会发现早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你若用无比烂俗的辞藻逢迎一下闰土同学,那么迎接你的便是无数热烈的回应和赞美;若是批评呢,那换来的无非是秋风扫落叶一般的咒骂,当然,前提是,你的帖子能存活到被别人看见。
我突然想起来无数爱国歌曲中的桥段,闰土变身英勇的革命小战士,佩戴天使的翅膀站在舞台中央,激情澎湃的唱着:
朋友来了有西瓜啊,敌人来了,迎接他的只有钢叉。
就是这样,百度贴吧这样的公共空间就被一些看不见的手精心改造成了类似于宗教性质的朝圣场所。在这里面,冲动战胜逻辑,激情颠覆理性。